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章(1 / 2)





  要是放在之前,异乡人夫妻即便磨破嘴皮子也要把小妹留下来,现在则唯恐惹上官司,巴不得小妹快走,催她快回家。

  温秀才为了找她,急得满嘴长水泡,现在看见小妹回来,放心之后便是暴怒,而小妹又是一个硬脾气,眼看着一场战斗一触即发,大妹和二妹忙一人扯开一个。

  大妹劝温秀才道:“小妹是个吃软不吃硬的,爹你这个样子,岂不是又要逼走她一次?”

  温秀才重重叹了口气,“真是我前世的冤孽。”

  大妹温柔劝道:“慢慢改吧。”

  二妹把小妹拉进房里,不解道:“你怎么老是和那些痞子混在一起。”

  小妹冲她翻了个白眼,抢白:“你懂什么!”二妹便不再说话了。

  及笄

  苏慕亭今日行礼,大妹得要苏家邀请,一大早,孙家绣坊的马车就把她送到苏宅门口。大妹下了马车,抬头看见苏宅门檐下高高挑起一排红灯笼,红绸布扎成大红花从梁柱上垂下,于风中飘飘起舞。苏宅不够郑家气派,但也是东凌县的大户,苏家小姐及笄,自然有不少宾客捧场。

  苏慕亭大哥和大嫂代她父母站在门口迎客,看见大妹过来,大嫂主动走过来携了她的手,笑说道:“辛苦辛苦,快进屋喝杯水吃点东西。”说着,特地让自己身边的丫头送大妹进去。

  苏慕亭大哥看着她微笑,大妹行了个礼,喊了声“苏少爷”,接着随丫头进去。

  因苏家只有苏慕亭一个女儿,因此在及笄礼上尤为重视,彩绸和彩带把屋里屋外装扮一新,厅堂、院子里人满为患,大妹四处环顾一下四周,没看见郑家的人出现。

  丫头带大妹在偏厅找了个位置坐下,奉上茶水。

  大妹接茶盏在手里,浅浅喝了一口,便听见外头有下人传话说那边准备好了,于是丫头又带大妹去东堂。

  入座之后,礼乐奏起,苏慕亭上身着喜上梅梢绣花襦,下身着大红曳地茜裙,外罩一层藕丝素纱禅衣,披紫小绫帔子,脚踩莲形重台珠履,缓缓而来,一头黑瀑长发垂挂腰间,耳间明月珰轻颤,腰间碧玉佩叮咚,若有似无的微香在空中浮动。

  苏慕亭跪坐于东堂正中席上,县太爷夫人净手之后,亲自为她梳头盘发,插上发笄。行完礼之后,苏慕亭回内室换衣裳再出来,行跪拜之礼。如此这般,要重复三次,既要跪谢父母,也要拜谢来宾。

  散场之后,苏家在庭院里大开筵席,大妹留下来吃饭。才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便有丫头请她到内堂去一趟。

  大妹跟着丫头前往,穿过屏风,看见正上方坐着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太太,正与县太爷夫人说笑,苏慕亭陪着苏夫人与其他夫人们坐在下方,苏大嫂迎过来,把大妹介绍给老太太,大妹才知道她是苏慕亭的奶奶。

  苏奶奶打量几眼大妹,满意地点头,询问了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便让着赏。

  长者赐,不敢辞,大妹叩谢接受了。

  苏奶奶见大妹虽然小户人家出身,在这么多位夫人们面前却无怯意,而且进退有度,举止从容,又点了点头,让苏慕亭把大妹当亲妹妹,让大妹把苏家当自己家,不要拘谨客气。

  大妹再次行礼感谢。苏慕亭依苏奶奶言从位置上起身,带了大妹出去。

  才出门,苏慕亭便冷下脸,与大妹轻声抱怨道:“要是知道他们存着这样龌蹉的心思,我是断然不会请你过来的。”

  上个月拟请帖的时候,她大嫂询问苏夫人:要不要把东塘村温秀才家的大女儿列上去。当时候苏慕亭也在场,她知道自己嫂子多年不孕,对大妹存了别样的心思,但是料想着自己父母亲并未表态,而且及笄礼当天来宾会很多,她大嫂也搞不出什么花样,所以并没有把大妹的名字删去。想不到她大嫂手这么长,这么快就把大妹带给老夫人看了。老夫人既然点头,这事便成了十之七八。

  大妹不愿提这些,遂笑着恭喜道:“今天是你的好日子,也该受我一礼。”说着送出亲手绣自的帕子,后退几步,想要福身,被苏慕亭拉住了,道:“快别呕我了,行这个礼,不过是她们为了正大光明地卖我!”

  怕大妹没听进去,苏慕亭再次叮嘱道:“她们没一个人是好人,善能口蜜腹剑,你可别轻信她们,把自己这一生都给交代了,姑母就极恨她们。苏家的女儿不能学刺绣,但是姑母又爱得不行,家里不让学,就偷偷摸摸在外头拜师,她付出的努力比苏家任何一个媳妇小妾都要多。但是爷爷奶奶最终还是知道了,把她禁足在家,不许她碰针线,等到及笄之后,便将她嫁进郑家,从此被家业缠身,与刺绣无缘。”

  苏慕亭把大妹带到自己房内,苏甜从厨房提了一个食盒过来,就在苏慕亭的房里摆碗布筷,返身将房门落了栓之后,苏甜与她们同桌而食。

  一碗火腿冬笋煨鸡汤、一碟百花鸭舌、 一碟金腿烧元鱼、一碟香煎四喜丸子、一碟杏仁豆腐和几道应季蔬菜,苏甜吃得津津有味。

  见苏慕亭提起她姑母,大妹顺着她的话尾问道:“郑夫人她……”

  “是我请她别来。”苏慕亭接下来说道,“历史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循环,我不愿她看见了伤心。”

  苏姑母自出嫁之后,便与苏家极少往来,这一次正好郑家这个月也忙着准备聘礼到梅家下定,苏姑母便用“腾不开身”的理由谢绝了苏家的邀请,让苏姑父带礼品前来。苏姑父有个癖好,极好看别人家丧礼,听说邻县有个大户老爷去世,今天正好出丧,于是到苏家放下礼品,着着急急赶去邻县凑热闹。

  寿辰

  苏家姑母三十三岁生辰,请帖发到大妹手上。大妹本不想去,架不住温秀才和孙大娘一个劲劝说,孙大娘还特地去城里给她扯布做衣裳。郑家是江越郡里有头脸的富户,郑夫人,必有许多老爷夫人们携公子少爷参加,温秀才和孙大娘叮嘱大妹:要留心旁边未婚的少年,看看有没有情投意合的。

  大妹含含糊糊答应,听见苏家的马车已经停在外面,于是便出来了。车夫放下脚蹬,苏甜打开车门扶了她一把。

  苏慕亭坐在车里,笑盈盈看着她,因为过了及笄礼,装束上有些变化,整个人看起来较之以前更端庄,为配合苏姑母的喜气,她今日穿了一件海棠红襦裙,披青莲色银鼠滚边斗篷,稍稍减轻些许清冷之气。

  待苏甜回来坐正,苏慕亭把手上的手炉给她,与大妹轻声切磋针法技巧。

  苏慕亭的马车与她大嫂的在东凌县城门口会合,因上次苏姑母未参加苏慕亭及笄礼,苏夫人觉得自己在其他夫人们那里跌了面子,心里一直不痛快,只是郑家财大气粗,苏家需仰仗他们的地方有很多,一时不能得罪,所以郑恒的定亲礼也只好去了。但是小姑子的寿辰,苏夫人无论如何都不想捧场,于是推说自己身体不适,由苏家三兄妹和苏大嫂代为祝贺。

  正是隆冬时节,道路两旁积雪皑皑,苏家两兄弟骑马,苏大嫂坐了另一辆马车。苏大哥驱车过来,敲开苏慕亭这边车窗,探头与苏慕亭说道:“不如带温姑娘坐到你嫂子那边去?人多一点,坐在一起暖和。”含笑与大妹点头打招呼。

  苏慕亭往前倾身,挡住苏大哥的视线,从苏甜手里拿回手炉递给她大哥道:“这个给大嫂吧?”

  苏大哥摸摸鼻子,尴尬道:“你留着用吧。”直起身子,让车夫上路。

  苏甜关了窗子,搓手眼巴巴看着苏慕亭手里的手炉,见苏慕亭把手炉递给自己,连忙接住了,手指相碰,才知道苏慕亭的手一片冰凉,忙握住一起放在手炉上,笑说道:“小姐,我替你暖暖。”

  因天上云层很厚,遮住太阳,怕还会有场大雪要来,苏大哥催促车夫加快脚程。未到午时,便进了江越郡城,乌云渐散,天又开始放晴。

  寿宴放在明天,一应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因不是大寿,苏姑母并不打算大肆操办,不过请生意上常来常往的朋友过来喝喝酒,听听戏。

  苏慕亭一行到达的时候,苏姑夫正吩咐婢女把纸扎的花朵挂在光秃秃的树梢,又嫌弃刚买的腊梅开得不够热烈,吩咐小厮去找花农换花。

  郑家还未开饭,没料到苏家兄妹会这么快到达,苏姑夫又嘱咐厨房多弄几个菜。郑恒去梅家送染坊里新染的几种式样花布,苏姑母留在染坊还未回来,不知什么时候才吃饭。苏甜心心念念街上的碗糕,苏慕亭便偷偷带她上街,因担心单留大妹一人在郑家会中大嫂的圈套,苏慕亭把大妹也给拉上。

  三人过了午时才回,而苏姑母却仍未归家,苏姑夫派去染坊的人回话说新染出来的一批布掉色严重,苏姑母正在和买商协商办法。苏姑夫安慰她们道:“没事,你姑母能解决的。”吩咐厨房把饭菜用热水温着。紧接着,郑恒的跟随小六儿也回来禀告说梅家留饭,让家里人不必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