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51节 厉兵秣马(1)(1 / 2)

第451节 厉兵秣马(1)

青岛,寒风料峭、细雪纷飞,全城张灯结彩,准备喜迎春节。

十多艘飘扬着铁十字国旗的德国大型远洋货轮缓缓地开进青岛港,每艘船都吃水很深,显然船上装满了沉重的物资。一小群南京军高级军官已经在码头边等待着,为首者是蒋纬国,他笑容满面地看着正在靠岸的德国船队,继而喜上眉梢地看着船上满载的德国武器。用德国武器武装南京军十个师、三十多万中**人,这是中德合作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多万全副德械武装的中**人,完全就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德军”,在不久后爆发的苏联战争期间成为德**队打败苏联的重要助力。这是一记妙棋,也是中德互利双赢的高招。

码得整整齐齐的98k步枪、mp-28/38冲锋枪、mg-34通用机枪、迫击炮、高射炮、战防炮、反坦克炮、榴弹炮、四号五号坦克...看得蒋纬国合不拢嘴,除武器装备,还有大批机器设备,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队老是跟德国伸手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德国还运来很多军工生产线,让中**队能够自造德械武器,大炮坦克等重武器缓一缓,最起码的,枪械、子弹、手榴弹等“小玩意儿”是可以迅速实现德式武器中国本土自产化的。

几名德军高级军官从船上走下来,为首者是一名中将,他笑容可掬地走向蒋纬国:“蒋将军,你好,我是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负责此次我方支援贵方的军械机械的押运转交工作。”

“哦?”蒋纬国吃了一惊,他惊喜且怀着敬慕心情地跟曼施坦因互相敬礼并仅仅握手,因为他知道,这个曼施坦因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是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在原先历史上与古德里安、隆美尔并称“二战德国三大名将”。“曼施坦因将军,久仰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蒋纬国笑容满面地跟曼施坦因打招呼。

曼施坦因肯定不太听得懂蒋纬国的话,毕竟他还没有真正地在世界大战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所以他把蒋纬国的真心话听成了客气话。“蒋将军,我此次前来还作为希特勒元首和德**方的专使代表,我们借一步说话。”曼施坦因神色认真而严肃。

蒋纬国心领神会。

在码头边一栋洋房的会客室内,蒋纬国和曼施坦因进行单独会谈,刘峰岭担任翻译。

“此次的远东战争,希特勒元首和我们都深感满意。”曼施坦因直奔主题,“一方面,此战证明了中国还有日本的对苏强硬态度,毋庸置疑,事实证明了,中日都是坚定地对苏联持以战争态度的,是德国在接下来对苏战争的坚定盟友,对于这一点,我们已经毫无怀疑了;另一方面,此战证明了中**队的战斗力是非常强劲的,虽然中国国力还很疲弱,中**队在二三年前还是一支比较原始的军队,但中**队的进步是具有强大的加速度的,我们现在非常看好中**队并对之充满信心,综合而言,中**队已经是一支列强大国的强大军队了,完全能承担起配合德**队一起对苏联开战的战争使命。退一万步说,苏联吃了你们的大亏,德苏开战后,即便你们不参战,苏联起码也要调动一百万以上的军队在远东防备你们,光是这一点,就对德**队大有辅助作用了。”

蒋纬国心头猛然一动,他点起一根香烟,目光紧紧地看着曼施坦因:“曼施坦因将军,希特勒元首...准备对苏联开战了?”

曼施坦因轻轻地点点头:“以前,因为苏联特殊的政治制度和封锁手段,我们对苏联不是太清楚,对苏联的国力、军力都一知半解,因为搞到详细情报确实不容易,但经过这场远东战争,苏联、苏联军队的外强中干已经暴露无遗,这应该是那场大清洗运动的直接恶果,这场远东战争也让苏联的国力和苏联军队的军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和苏联军队肯定会慢慢地恢复元气,另外,通过这场远东战争,苏联统帅高层也会发现自己的各种不足、缺陷、弊端,继而进行改善、纠正、弥补。因此,眼下的苏联正处于最为虚弱的状态,正是我们对其展开雷霆一击的最佳时期!如果继续拖下去,战争就不太好打了。我们要做好对苏联的持久战的准备,但也不能拖拖拉拉、迟迟不解决,我们要打一场‘速战速决的持久战’。”

蒋纬国点头,“速战速决的持久战”,这句话看似自相矛盾,实际上是很高明的先见。苏联,因为太庞大了,注定不可能一下子打败,但要趁其最虚弱的时候一下子给予其致命性重创,然后再慢慢地彻底地吃掉它。杀死一只老鼠,一脚就能踩死它,但杀死一头熊,肯定不能一脚就能踩死它,但要在最初的第一波打击中就要打断它的脊梁骨,让它陷入全身瘫痪,让它接下来只能垂死挣扎而不能东山再起,继而再一刀一刀地宰割直至彻底杀死它。

“什么时候?”蒋纬国喷出一口烟,低声问道。

曼施坦因顿了顿,低声道:“应该是今年(1940年)春夏时期。我们会争取在俄罗斯寒冬到来前消灭苏联或给予其致命性打击。从春夏时期到冬天,我们有半年多时间做这件事,应该是比较充足的。实不相瞒,我已经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

“哦?南方集团军群?”蒋纬国看着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点点头:“还有一个‘北方集团军群’。战争爆发后,南方集团军群会经过匈牙利、罗马尼亚境内攻入苏联东欧的南部,先打乌克兰,再打顿河流域,最后杀进高加索;北方集团军群先集结在德国东北部,如果波兰加入四国联盟并放开道路,北方集团军群就会经过波兰境内,打向苏联西北部的列宁格勒地区,封锁住苏联在其西北部的北冰洋和大西洋北部的出海口,断绝苏联获得外部援助的通道。远东方面,因为苏联已经被迫把中国外东北归还给中国,海参崴这个远东不冻港已经是中国领土,西伯利亚铁路干线的远东部分也已经处于中断状态,所以苏联在远东已经丧失出海口和获得外部援助的通道。”他微微一笑,“苏联虽大,但完全就是一个‘内陆国’。”

蒋纬国再度点点头,深深地抽着烟:“很好的战争计划。”

曼施坦因接着道:“德国对付苏联,除了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还会获得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的援助。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也已经倒向我们了。”

蒋纬国笑了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真是啊!”

德国对付苏联确实是“得道多助”,苏联的邻国没有一个不跟苏联关系恶劣,远东的中国和日本,欧洲的波兰、罗马尼亚、芬兰、波罗的海三国,都一样,苏联可以说是“神憎鬼厌”。波兰和罗马尼亚就不用说了,至于芬兰,在原先历史上,苏联侵略芬兰,爆发了“苏芬战争(冬季战争)”,此时因为受到远东战争的影响,苏芬没有爆发战争,但不影响苏芬关系的冷淡和敌意。德国和芬兰一直关系紧密,苏联和芬兰则一直关系冷淡,苏联长期唆使芬兰**组织在芬兰境内进行“武装革命”,还扶植了一个试图取代芬兰合法政府的完全听命于莫斯科的“芬兰人民共和国”伪政权,而芬兰也在苏俄内战时进行了干涉,使得两国关系向来处于冰点下,芬兰始终把苏联视为宿敌,虽然苏联和芬兰已经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但苏联对芬兰的领土始终“贼心不死”,早在1939年春,苏联就试探芬兰,要求芬兰割让一部分领土给苏联“从而巩固苏联西北边境地区的安全”,同时,苏联会补偿芬兰一些土地,但苏联要芬兰割让的土地是芬兰东南部的关键地区,所以芬兰断然拒绝了苏联的提议。对此,苏联当局大为恼怒,在原先历史上,苏联因此而发动了苏芬战争,大举侵略芬兰。但在眼下,苏联遭到远东战争的惨败,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芬兰的战争企图,但芬兰憎恶苏联是不变的。德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时,互相划分了势力范围,芬兰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圈,德国转过身就把这份条约给芬兰人看(也给波兰人看),芬兰高层大为震惊和恼恨,彻底地倒向了德国。至于波罗的海三国,情况跟芬兰完全是一模一样,这三个小国长期生活在苏联的红色阴影下,对苏联又怕又恨,经过德国的一番威逼和利诱,迅速跟芬兰一起倒向了德国(在原先历史上,波罗的海三国在德苏战争前被苏联吞并,德军打进波罗的海三国时受到当地民众夹道欢迎)。

“德国准备出动多少部队?”蒋纬国问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回答道:“应该是250万左右。一方面,我们裁减了超过50万军队用于武装中**队,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调动100多万军队在德国西部防备英法。虽然英法非常乐意看到我们跟苏联打成一团,但是,为避免被它们乘火打劫,我们不得不要调动重兵防备它们。”

蒋纬国轻轻地点头,250万德军,比原先历史上要少很多,原先历史上德国攻打苏联时一下子出动了500多万军队(包括不少德国仆从国的军队,但德国本**人不少于400万),眼下锐减这么多,自然是受到“蝴蝶效应”的影响。但是,人少了,如果战略完全正确的话,德国的胜算是不减反增的。从宏观角度分析的话,此时德国对苏联发动战争,其实要比原先历史上有利得多。

曼施坦因最后道:“我们不要求中**队到时候跟德**队一起动手,毕竟你们还未完全准备好,我们可以给你们一点时间用于缓冲,但是,在德国对苏联发动战争后三个月内,你们必须也要投入战争。”

蒋纬国想了想,按照德国的战争计划,德国会在今年春夏时对苏联正式展开全面战争,三个月后,就是秋季,满打满算,中**队还有半年多时间进行准备。

“我知道了。”蒋纬国神色庄严地点点头,“曼施坦因将军,请您转告给希特勒元首,我、中国、中**队不会让他、让德国、让德**队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