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六十六章 应龙喷气式战斗机及双引工程(2 / 2)

所以在经济大萧条后。趁着上述那些国家都惨遭重创的机会,国社政府从美国和欧洲国家引入了大批人才――――――德国除外,因为当时德国的人才已经被引入的差不多了。所以在经济大萧条后,就算引入了一些也是相当的有限。

当时国社政府从西方国家当中引入了差不多几十万的高技术人才,也正是这些人才使得中国在4o年代前,真正的越了全面的越了所有的国家。

当然。等到经济大萧条的后遗症消退了一些后,就像德国人一样,这几十万人中也有差不多一半的人返回了各自的国家。不过依然有一半的人留在了中国,并且在国社政府的资助下继续进行着他们的研究。

只不过这些人里,究竟有多少是其他国家的间谍。那就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了。

好在中国当时主要是基础上面逊于其他国家,在其他方面,由于严光的原因反而像个偏科生一样优于欧美列强,再加上有着军防局的存在,因此到不需要特别担心技术泄漏…

不管怎么说,最终在3o年代中期,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喷气式航空动机总算是诞生了。而到3o年代末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更是试飞成功。并且很轻松的就越了当年由活塞式飞机创下的最高时记录…

不过…

咳…

由于当时生产的喷气式验证飞机。是和he178,也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喷气式一样的单喷气式飞机,因此在创下了最高的时记录后,只是试飞了几次就摔了…

咳,反正航空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坠机史,摔几次。死几个飞行员到没什么,关键是要找出坠机的原因。让飞行员死的安心一些…

再加上当时国防军的将领都见识过了验证机那越活塞式飞机的惊人度,因此虽然验证机只试飞了几次就摔了。但是国防军依然对喷气式飞机的项目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

因此很快的,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和第五架验证机诞生了。

暂且不提这些验证机的下场如何,在见识过第一架验证机的下场后,国防空军和项目的主导者很快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现阶段的航空动机的性能还不是很可靠,所以如果不想谋杀飞行员的话,最好弄些保险措施。

比如说将双改成单,这样一来就算有一个动机坏掉了,另外一个也能继续工作,最终将飞行员平安的带会地面。

于是在验证机不断试飞,不断坠毁的过程中,新的量产型喷气式战斗机很快也被设计了出来,也就是不久前才刚刚完成试飞的,军内代号为【应龙】的f1型喷气式战斗机。

咳,虽说在后世好像也有某个国家使用的是f开头的编号,不过这种东西就好象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射频率一样,“先用先赢”才是国际法则,现在中国用了,那美国就只好用别的了。

(中欧这场卫星定位系统频道之争,源于欧盟于2oo2年起决定以伽利略定位系统(ga1i1eopositioningsystem),来打破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民用导航领域的垄断局面,并于来年邀请中国加入伽利略计划,让中国成为第一个非欧盟的参与国。

根据中欧双方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亿欧元的巨额资金。但进入2oo5年,据中通社报道,随着德国总理默克尔及法国总统萨科奇等亲美政治人物上台,美国同意在技术上支持伽利略的开,继之欧盟排挤中国,投入巨额资金,中国进不到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在技术合作开上也被欧洲航天局故意设置阻挡,理由是安全等问题。拉中国参与该计划被一些人视为欧洲人的一种反美姿态,因此中国人感到被严重利用甚至是羞辱了。

中国遂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沉寂数年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上。2oo6年11月中国对外宣布,将开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到2oo7年底。覆盖全球的北斗二号系统计划浮出水面。但欧盟却直至2oo8年,伽利略系统的第二颗实验卫星才升空,比最初计划推迟整整五年。

到2oo9年,伽利略项目远落后于原先计划。北斗则不断前进,中国在开自己的北斗系统上进展迅。

“真令人难以置信”比利时eutra1ex航天机构主席米歇尔?福布曾与中国协作者打过交道时他说,“中国人确定主次,做出决策。没有争论,没有谈判。这与欧洲不同。欧盟做什么事之前必须统一27种不同意见。”

此外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技术上比伽利略更先进,定位精度甚至达到公尺级。但由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频道与伽利略计划重叠,引欧盟官员抗议。按照国际电信联盟通用的程序,中国已经向该组织通报了准备使用的卫星射频率,这一频率正好是伽利略系统准备用于公共管理服务的频率。中国航空技术专家指出,按照“先用先赢”的国际法原则,谁就享有该频道的使用权,谁先启用频道。既然北斗率先启用。那么伽利略只能重新选择通信频率。)

――――――――――――――――――――

不管怎么说,f1【应龙】都是这个世界的第一种实用型战斗机。

而且和将喷气式战斗机当成轰炸机的希特勒不同,无论是严光还是军内的将领都对这种新式战斗机报以很深的期望。

然而在对f1的使用和投产上,空军和海军却有很大的异议。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看不出喷气式飞机的巨大潜力,事实上单是f1所拥有的度。只要这些人的眼睛还没瞎就绝对不会看不出来。

但就算是这样,在空军和海军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将领反对将f1投入生产。他们会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在他们看来f1的性能还不够成熟,虽然如今的f1战斗机装备着4门3omm机炮。再加上9oo公里每小时的时绝对要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一架战斗机更加强大,尤其是采用双设计的f1,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也要比最早的验证机强上许多。

问题是,f1的航程实在是太短了…

虽说f1的时达到了9oo公里小时,可是他的航程却只有1o5o公里,就好象历史上的me262一样。而同时期的zd2o和稍后的p51野马,却都拥有着4ooo公里的航程…

只有1ooo公里航程的me262无论是对空军还是对海军,都实在是太短了一些。尤其是在有zd2o这样的战斗机做对比的时候,情况更是如此,更何况就连日本的四式和零战都有着两三千公里的航程…

再加上虽然f1是这个时代的第一架实用型喷气式战斗机,但是他的体重和zd2o等相比实在是太重了。目前国内现有的大部分机场,都无法很好的起降这种战斗机,至于航空母舰,能够起降这种战斗机的更是只有昆仑级和凌波级这两个型号,其他型号的航母就算是用液压弹射器都无法弹射这种战斗机,这就导致至少有大部分的航母无法使用这种战斗机作为自己的舰载机。

因此空军和海军的意见是,先继续大力的投资研究喷气式飞机,f1则先暂时不予大规模服役,等到喷气式飞机的性能成熟了,空军和海军在服役,毕竟现在有zd2o撑场面已经够了,完全不需要这种性能不成熟同时价格也相当昂贵的战斗机…

空军和海军的意见也不无道理,如果严光不是从后世来的话,或许真的会被他们说服。然而严光却很清楚,哪怕是后世的那些所谓的第三代战斗机,别的暂且不提,想要在航程方面达到或越p51这样的顶尖活塞式飞机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所以如果只是别的话到还好说,可是如果是航程的话…

而且军工上的技术,只能在战场上得到进步,光是在实验室里研究怎么可能得到确切的数据。

因此虽然在空军和海军有着相当一部分的人抱着异议的态度,但是在严光的一意孤行下f1不但继续着试飞活动,而且也早早的就做出了决定,f1试飞结束的时候,也就是他在国防空军服役的时候。

另一方面,针对空军和海军的意见,严光也下令翻新国内的军用机场,使机场能够起降较重的喷气式飞机。同时鉴于喷气式飞机无法在中小型航母起降的问题,严光也投入了大笔资金在蒸汽弹射器的研制上…

未来的早期喷气式舰载机,除非航母都像凌波级或小鹰级那么大,不然就只能用弹射器起飞,这点严光还是很清楚的…

“喷气式飞机吗…”

看着眼前这架刚刚降落并停止滑行的,在外形上很像me262的喷气式战斗机,严光点点头然后对着杨伟道。

“希望你的那个战争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惊喜…”

另一边的杨伟,显然对自己有着相当大的信心,因此在听到严光的话后他只是相当自信的道。

“请总统放心,42年前,这架战斗机绝对会列入国防空军的序列当中…”

听到杨伟这么说,严光满意了许多。

其实这时国社政府进行的并不单单只是喷气式战斗机的项目,还有喷气式轰炸机、喷气式客机等等项目。

毕竟喷气式动机,对人类的航空史而言绝对是一种极大的跨越,仅仅只将这种高性能的航空动机用在战斗机上,也实在是太浪费了一些。

尤其是轰炸机,活塞式飞机已接近时75o千米,升限12ooo米的极限。要使飞机飞得更快更高,必须更换动机。而喷气式动机无疑能使轰炸机飞的更快更高,飞到哪怕是敌人的截击机也无法飞到的高度…

“如此一来,哪怕是像b52那样的重型轰炸机,恐怕用不了多少时间也能实现了吧…”

在离开基地前,严光在心里淡淡的想道。。。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