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22章柏青的新工作(1 / 2)





  在胡杨上辈子那个时间线上,中国的第一条网络传输线路是在1987年接通的。但仅是电子函件的转发联接,而并非互联网的主干网。

  也就是说,虽然连上了但这个传输速度就真的是以字节为单位。一封纯文字的邮件,都要传上好半天那种。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主干网络,是在那个时间线的1991年才有的,是一条64k的国际互联网专线。

  而现在是一九八六年,比原来提前了几百天。胡杨相信那条专线来到的日子会更早。

  中国第一个与世界联网的地方,肯定是要在祖国的心脏。而在这个城市中最有资格成为这个第一的,自然就是北清大学的物理系。也就是胡杨一直建立良好关系的那个地方。

  赵援朝早已经在北青墙外买了一个四合院。是真正的四合院,有三进的那种。大门口的门墩是石鼓,说明这过去是一个武将的宅子。

  就算是当年京城的房间还没有疯长的时候,买下这么一个保存完整的四合院也着实不便宜。而且这种宅子的主人大多都不是普通人,想要他们割爱,没有点本事还真不行。

  看看这个宅子就知道,赵援朝的面子是真的不小。这个宅子跟上海的那套一样,都是华夏科技内部的机密,知道的人严格进行筛选。比如现在的邢鹏,就暂时不方便接触这个信息。

  考虑到保密性的问题,所以这里电器改造都还要胡杨自己动手,还有那些没有开箱的电脑,也都要他亲自动手。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那条关键的线。

  之前也说了,咱们现在有的也只是一条转发联接,就算是几百个字符也要发好久。这种带宽要再分出一部分给胡杨,那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从一开始,胡杨就不是准备分这一条,而是从物理研究所的路由器上接一条线。利用这条线不忙的时候,缓慢的上传信息。

  换做其他人,这就是一个完全不靠谱的想法,但胡杨加上赵援朝还就真把这件事见办成了。一根手指粗细的洞里,穿过了一条细细的电话线。把这根电话线接上调制解调器,再通过硬件解码,这网就算是连上了。

  rj45接口还要过几年才会出现。那个时候网速就能达到几十k了,网络世界的雏形也将会在那个时候诞生。

  胡杨这次是带足了干粮,在这个宅子里一待就是足足七天。依然是为了保密理由,这七天中胡杨就连柏青都没有见。四合院大门也足足七天都没有打开。

  在这段时间里,胡杨独自搞定了稳压电源、电脑的装机和调试以及系统改造升级。以上这些只用了不到两天。

  剩下的时间,胡杨完成十几个软件的编程和运行测试。编程对胡杨来说并不困难,麻烦的完成之后的测试。这些测试大多与网络有关,所以慢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关键是这个时候还不能离开,需要一直盯着,随时解决问题。

  最先一个测试的软件,功能就是监测网络运行状况。就是看现在是网络是否在被使用。

  因为要优先满足物理所那边的使用。毕竟人家才是正主,咱这边连个网费都不交,当然是以那边为主。咱们这边就利用空闲时间上传一点东西。速度会非常慢,但这并不是个问题。

  关键不是什么时候传完,而是什么时候开始上传。在未来那个互联网的雏形还没有诞生之前,这就是一大片无主之地。这个时候胡杨要做的,就是在关键的地方埋上属于他的标记。

  第七天,胡杨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他把整个宅子都打扫了一遍,然后一觉睡到了午夜才爬起来,带着所有生活垃圾,翻墙离开了四合院。

  垃圾随机的丢弃在周围的四五条胡同里。走出十几分钟,胡杨上一辆停在后巷的微面。微面,就是当时的时髦话,微型面包车,如果是作为出租的话,那就传说中的面的。在这个城市里,微面的数量非常多,自然也就没有那么显眼。

  胡杨上车之后,锁好车门就窝在后座继续睡觉。这个时间街面上很少有车,胡杨要睡到天亮再走。

  充分睡眠之后,微面随便留在了一个普通的停车场里。胡杨消失在了人群中,再次出现在的时候,已经是在人流密集的百货商店门口。

  胡杨这次很小心的规划了移动路线。既然已经发现自己被盯上了,那就这些就是有必要的。

  已经一周没见了,胡杨当然是第一时间去找了柏青。

  热恋中的男女总会很腻歪,所以以下省略几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