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0章回北京(2 / 2)


  戚杨点点头。

  胡杨接着说道:“下面就是元朝了。大臣基本都是跪着说话。文天祥被抓到“大都”之后,忽必烈要他行下跪之礼,文天祥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即:南揖北跪!汉人是作揖,下跪是胡人!文天祥你知道是谁吧?”

  戚杨点头说道:“留取丹心照汗青。”

  胡杨说道:“没错就是他。后来朱元璋说过一句话,说元军民行礼,尚循胡俗,饮宴行酒,多以跪拜为礼!这说明连吃饭喝酒都要下跪。而明朝官方礼仪是什么呢?官民揖拜礼。明朝上下级官员相见,七品县令和内阁首辅相见,也只需拱手即可。

  草民见官,也不需下跪,只要拱手,除非犯法了。当然,如果皇帝代表天子,比如在奉天殿祭拜上天时,大臣还是要下跪的!”

  胡杨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到了清朝,甚至到了无处不跪的地步。清朝还制定了一整套“跪礼”,仅跪拜就有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之分。草民见官、下官见上官、官见皇帝等,都要下跪。

  可以说,中国人的跪,到清代才蔚为大观丰富多彩。你知道清朝一共多少年吗?”

  没等戚杨说话,旁边却插进一个声音:“是两百七十六年。”

  说话的是一个华发老者,是在胡杨他们隔壁铺位的旅客。

  老者说道:“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到1912年溥仪逊位,共十一帝享国两百七十六年。”

  胡杨称赞道:“老先生好学问。”

  老者摆摆手:“是我冒昧了,平素喜欢历史,听到人有聊这个就有些忍不住插了一嘴。不会打扰到你们吧?”

  胡杨说道:“我们也是闲聊,老先生请过来坐。”

  老者还真走了过来:“我姓祝,祝贺的祝。不过痴长几岁而已,叫我一声老祝就行。”

  胡杨说道:“可不敢叫您老祝,我们就叫您祝老吧。我叫胡杨,这是我同事戚杨。”

  祝老说道:“你们好,刚才听你说,是要讲跪的历史。”

  胡杨装作很随意的回答:“随便闲聊罢了。”

  祝老说道:“这可不随便。清朝两百近三百年,中国人都太习惯跪了。跪,这个习惯已经深入骨髓。只要地位比自己稍高一点,你就要跪着。正所谓官大一级就要压死人。小胡你想说的是这样吧?”

  胡杨心中一动,并么有继续否认:“有感而发。眼下这个社会官本位思想太严重。”

  祝老点头:“这一点无法否认。但也必须看到,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会对这种思想产生冲击的。”

  胡杨说道:“对此我并没有您那么乐观。”

  祝老问道:“是不乐观改革开放,还是对官本位思想的冲击?”

  胡杨说道:“当然是后者。我们可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决拥护者。”

  祝老说道:“既然坚决拥护,为何不看好新政策对官本位思想的冲击?”

  胡杨说道:“很简单,官本位思想生长的土壤是不受制衡的权力。新政策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

  祝老想了一会之后才说道:“说得好,不受制衡这个词用的好。的确如此,制衡比限制更恰当。小胡是哪个大学毕业的?这个分析很有水平。”

  胡杨很坦然的说道:“我没上过大学。”

  祝老遗憾的说道::“那真是太可惜了。有机会还是要去大学深造一下,一定会有大有收获。”

  胡杨点头:“一定会的。”

  祝老又问道:“官本位思想真的无计可施吗?”

  胡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这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只是文化不同、程度不同,以及造成的影响不同。还没听说那个国家和政体,能完全解决官本位的问题。还是要通过制度来调整。”

  祝老看着胡杨突然笑道:“你这个同志,有保留啊。”

  胡杨也跟着笑道:“小子愚钝,只想到这么多。”

  祝老从下铺站起身来:“行,不打扰了。如果可以,咱们明天再聊。”

  胡杨说道:“好。您也早点休息。”

  送走祝老,戚杨用手语提醒胡杨,刚刚至少有两个人靠近并警戒。显然是在保护这个祝老。

  胡杨则微微摇头,同样用手语告诉戚杨,不是两个,而是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