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章(2 / 2)


  周宝迟疑:“你既是灵物,为什么向凡人借兵?”

  九娘子解释:“我确实是龙女,跟天下湖海中的龙王,都多少沾亲带故,但若借水族大军,必杀得天昏地暗,此处百姓与良田难保。当年,我家亲戚钱塘君为我母报仇,使泾州化为齑粉。况且,我前夫罪犯天条,我也是待罪之人,不便大张旗鼓。”

  这样一说,周宝才答应。转天,周宝发兵千人到东湖庙外护卫。

  七天后的凌晨,天还没亮,周宝发现帐前垂手站立一人。周呼其人,不应答,便欲点上蜡烛。

  那人说:“人仙路殊,阴阳有隔,莫用烛火逼我。”

  那人继续说:“我是九娘子的仆人,您虽发兵千人,但由于我们所在的两界不同,所以九娘子并不能指挥他们,周大人可以再仔细思量一下,看看怎么办。”

  周宝想了想,叫部下拿来花名册,从中找出以往战死士兵的名单,共计步骑兵一千五百人,领头的是都虞侯孟远。随后,登坛焚香,发牒至东湖庙。

  先前护庙的士兵回来后,其中一士兵状若痴呆,后密报周宝,说自己被领去见了九娘子,九娘子称带兵的孟远谋略不够,作战时,本欲袭击对方,却反被对方打了埋伏,问周宝能不能换一个将领。

  周宝没办法,想起一名不得志的大将,叫郑承符的,但郑还活着。可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周宝再次登坛焚香,发牒至东湖庙。没多久,周宝就接到郑将军去世的消息。又过了几天,听说他又复活了。

  按郑将军描述,被九娘子请去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施展自己的谋略,动用三道埋伏,佯败逆袭,两路夹击,大胜敌军,力擒朝那。不过,按郑讲述,朝那作怪,是受了九娘子父亲柳毅的指派,因为他不愿叫女儿凄苦地独居异地……

  在人间就不得志的郑承符,似乎尝到打仗胜利的甜头,因为本来复活的他在几天后就真的死去了。有目击者看到,在郑死的当天,这位大将军带着一队人马,诡异地出现在东湖边,又诡异地消失在湖中。

  第四卷 奇闻异录:不为人知的故事

  鼍又被称为“猪婆龙”或“土龙”,有人认为就是鳄鱼,有人认为是甲鱼的一种。却说此条江鼍,爬到李鹬滴血的地方,将血迹舔食干净后,令人惊异的事发生了:食血后的江鼍,竟慢慢地站了起来,变成李鹬的模样。李鹬却浑然不知,依旧在前面慢慢悠悠地走着。

  仙侠传说

  遍翻唐朝志怪与传奇,给人两个最深刻的印象:一是故事本身的诡谲与惊奇;二是那么多优秀的篇章,竟都出自“无名之辈”的手笔。对于这些“无名之辈”,后人是如此陌生,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他们是历史河流中的被湮灭者,绝大多数无法进入正史。但他们的作品却熠熠生辉,值得我们长久地凝视。如果说在风云时代里,他们无法与皇帝、谋臣和战将相比,那么在他们自己所创造的诡幻世界里,他们都是独立自主的赫赫君王。

  比如,虢州刺史袁郊,此人不过是一个地方官,但他却塑造了最著名的两个女侠的形象:聂隐娘和红线女。二人之事均见于袁郊所著的《甘泽谣》中。这无疑是晚唐最出色的志怪传奇集。这部作品写于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它打通了唐传奇与后世武侠小说(乃至仙剑小说)之间的通道。

  聂隐娘和红线女的故事,都与当时最强势的藩镇魏博镇有关。

  “聂隐娘者,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唐德宗贞元年间,魏博镇大将聂锋的女儿——聂隐娘年方十岁,她聪明伶俐,容貌娟秀。一天,一形貌异于常人的尼姑出现在聂锋家门口,讨饭之余见到隐娘,非常喜爱,直言道:“将军,可否把你家女儿交给我?”

  聂锋一皱眉:“为什么?”

  尼姑说:“我可以教给她一些东西。”

  聂锋自然恼怒,大声指责尼姑。

  尼姑一笑,说:“将军莫急。只是我与此女有缘,将军交或不交,此女都是我的,就算您把她锁在铁柜里,我也必须将其偷去。”

  尼姑走后,聂锋坐卧不安。就在当晚,仆人来报:隐娘,失踪了。

  此后,聂锋每想到女儿的模样,就以泪洗面。可是,就在隐娘消失的第五个年头,古怪的尼姑突然又出现在门口,身后的女子正是已经十五岁的聂隐娘。

  尼姑说:“隐娘跟我学艺五年,现期满艺成,我把她还给你。”

  聂锋悲喜交集,知道尼姑不是一般人,低头拜谢,再抬头,尼姑已不见。叙完旧情,收拾好心情的聂锋问女儿这些年都学些什么。

  隐娘说:“也就是读经念咒,没什么。”

  聂锋当然不信,一再追问,隐娘道:“并非我想故意欺瞒父亲,只是,我说了,怕您不信。”

  就这样,聂隐娘道出实情:

  “五年前的那个夜晚,我被师父带走后,走了一夜,天明时分,来到一个巨大的石洞中。洞中花木繁茂,猿猴飞蹿。我看到两个女孩,跟我年岁相仿。从此,我便和她们一起住在了洞中。后来,我发现那两个女孩都不吃东西,但飞檐走壁,精力充沛,一如猿猴般轻灵。师父给我一粒药丸和一把锋利的长剑。服下药丸后,我跟那两个女孩学攀缘之术,慢慢感到自己也身轻如风了。一年后,先刺猿猴,再刺虎豹,有如探囊取物。三年后,便可飞击长空,剑刺苍鹰。到了第四年,师父带我出山,去了一个城镇,她给了我一把匕首,指着走过来的一个人,道出他的罪责,叫我将其刺杀。我遂于光天化日下,将那人轻易刺死,把他的脑袋带回石洞,用特别配置的药将头化成水。五年后,师父说,有个官员害死很多人,叫我入室将其刺杀,我潜上房梁,天色将明时,才完成任务,取下那人的首级。师父很恼怒,问我何故如此拖延。我告诉她,那官员一直在逗孩子玩,没忍心下手。师父告诉我,往后再遇此事,先杀孩子,再杀目标。学艺第五年,师父把我的后脑打开,说这样可以藏匕首进去,随用随取,还伤不到自己。五年期满,她告诉我,学艺已成,可以回家了。就这样,师父把我送回父亲面前。我曾问师父,何时再能与她相见,她说需要等二十年。”

  可以想象聂锋听完女儿的叙述后,脸上会有怎样的表情,是恐惧,是惊奇,还是庆幸呢?

  聂隐娘回家后,每到晚上,就不见踪迹,天亮时才回来。聂锋也不敢细问究竟。

  这一日,有一磨镜男子现身聂府门前,聂隐娘对父亲说:“此人可为我夫。”

  聂锋不敢不应,隐娘就嫁给了那男子。但她丈夫只会磨镜子,其他什么事都不会干。

  又过了几年,聂锋去世。此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多少知道了聂隐娘的一些事,便将她和丈夫招至麾下。几年后,进入宪宗元和年间,田季安跟陈许节度使刘昌裔闹僵,便派聂隐娘去刺杀刘昌裔。

  刘昌裔能算,知田季安会派高手刺杀自己,就叫来部将,叫他们去迎候。

  部将出北城,至郊野,见一男一女骑驴而来,时有鸦鹊在其面前聒噪,男的用弹弓射之不中,女的夺弹弓即射,一击而落。见此情景,部将说:“我家大人久闻隐娘之名,故派我等相迎。”

  聂隐娘一愣,说:“刘公是神人,愿见之。”

  入刘府,聂隐娘表示惭愧,刘昌裔说:“不必这样,各为其主而已。”

  隐娘道:“非常佩服您的妙算,我家魏帅不如公。”

  刘昌裔力邀隐娘夫妇留下,后者敬佩刘的神机与气度,欣然从之。刘问有什么需要,隐娘说:“每天二百文钱即可。”

  后来,有一天,刘昌裔发现:聂隐娘夫妇所骑的驴,竟是纸做的。骑的时候,落地为驴;不骑的时候,就化为一黑一白两个纸片。

  又过了一个多月,聂隐娘对刘昌裔说:“魏帅不知我已归于您帐下,需剪些头发送至其枕边,表示我不再回去。”

  夜半四更,聂隐娘返回,称已把头发送至魏府,两地相隔甚远,即使快马加鞭也要耗费数日,刘昌裔相当吃惊,又无法证实隐娘所言是真是假。

  有一日,聂隐娘对刘昌裔说:“后天晚上,魏帅必派刺客来袭,有可能是其手下两大高手之一的精精儿,但公无须忧虑,有我在,定保您周全。”

  至该晚,烛火明至半夜,刘昌裔目击“有二幡子,一红一白,飘飘然如相击于床四隅。良久,见一人望空而踣,身首异处。”也就是说,聂隐娘已与精精儿格斗起来,由于十分激烈与迅猛,在床的四周,只能看见他们的衣服,听见武器相击的声音,而不见人影。最后,一人从空中落下,已身首异处。

  聂隐娘旋即落地,说:“精精儿已被我击杀。”

  聂隐娘把精精儿的尸体拉出去,用师父给的药化之为水。

  回来后,聂隐娘对刘昌裔说:“事情还没完。后天晚间,魏帅还会派空空儿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