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2节 决死挽救(2)(2 / 2)


“哈依!我们谨记师团长阁下的训导!”石桥少将几人急忙立正点头。

“你们看!”冈村中将显得语重心长地走出房间,指了指地平线处的镇江,“如果我们不采用怀柔手段,中国每个地方都可能这样!我们是无法彻底征服中国的!帝国军在崇明岛干的事情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军民的抵抗决心!这种事是不允许发生的!”

远处的镇江城正燃烧着滔天大火。

第2师团之所以迟迟没有拿下镇江,冈村中将为了“引蛇出洞”而保留了很大实力是一方面,除此之外就是镇江军民的顽强抵抗。镇江的伤兵们、民兵们、百姓们无不拼死激战,毗邻镇江的扬中、丹阳、常州等地纷纷派来本地保安团援助镇江军民,为了不让镇江飘扬起异国侵略者的太阳旗,镇江军民几乎是不择手段,首先就是朱耀华师长下令焚烧镇江城周围几片山林,随后,镇江县县长张清源下令焚烧全城,“宁可让镇江被大火烧了,也不让镇江被日本人占了”。这个命令在一定程度上让镇江百姓难以接受,张县长以身作则,他一把火点燃自家住宅,同时大呼,“国难当头,蒋委员长下令全国各地焦土抗战,咱们镇江是省会,必须要做出表率!”(江苏省此时的省会并不是南京,而是镇江,因为南京是首都,行政级别是特别市,相当于后世的直辖市。)

见此场景的镇江百姓无不落泪,纷纷扶老携幼、收拾家产,逃难往附近的扬中、丹阳、常州,留下青壮年在家准备烧房子。激战中,有股日军窜至城区附近,看到日军的一些百姓急忙点火烧房子,使得大火在城内一发不可收拾,几个小时后,四分之一的镇江城化为火海,这在客观上确实迟滞了日军攻入镇江的脚步。

当川军第122师抵达镇江战场后,原本在攻城战中打得“心不在焉”的第2师团立刻与之在镇江郊区的野地上爆发了真正的激战。面对日本陆军最强的第2师团,122师的川军官兵们毫无惧色,在惊天动地的“杀他个龟儿子”的四川话喊声中,官兵们犹如铁水岩浆般愤怒地冲击向第2师团,撞击开无数的电闪雷鸣和腥风血雨,交战双方一起被卷进了绞肉机,战场上眨眼间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奉命迎战川军的第3旅团旅团长石桥健威少将在开战十分钟后就陷入了极度的震惊中,因为他从日军情报机构分发下的“支那军各派系部队之战力分析”资料里获知:中国军队里最强的是中央军和桂军,至于“穿着草鞋、戴着草帽”的川军,只能说是三四流部队,别说跟中央军或桂军相比的,就连晋绥军、滇军也不如,毕竟晋绥军和滇军的装备还是很不错的,川军的武器则完全是破铜烂铁。可是,石桥少将此时发现,对面这支“穿着草鞋,戴着草帽”的川军居然清一色的德械武器,并且战斗意志也极度顽强。

“难道这支一支伪装成川军的中央军?”石桥少将大惑不解,但时间不允许他慢慢地思考,因此他拔出军刀,声嘶力竭地吼叫着督战,“大日本仙台的勇士们!前进!击溃他们!”

石桥少将没看到,战场的对面,122师师长王铭章也在身先士卒地率队冲锋:“跟我上!一定要打垮他们!”看到师长亲自冲锋,官兵们士气更加是鼎沸冲天。

这是一场让日本国内都不敢相信的战斗:帝国陆军两大王牌劲旅之一的第二师团居然跟支那军三四流的川军打成平手?但事实确实如此,镇江西郊战场上,川军122师硬生生地与第2师团杀得一起滚入血火地狱却死死地没有溃乱。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白热化,实际上,122师之所以能跟第2师团打个平手,弹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122师弹药充足、火力强大,第2师团则弹药欠缺、火力不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川军官兵们奋勇死战的精神。

当王铭章亲自率队冲锋时,122师的临时师部里,师参谋长赵渭滨少将正在接见着一位浑身粪土臭味的青年,这个青年就是被冈村中将放了的那个石马乡居民。

“长官好!”青年自我介绍并敬礼,“我叫盛志勇,是镇江县石马乡居民,也是镇江保安团的成员,我知道日军指挥部的位置,就在石马乡!包括一个中将!”

盛志勇并不是什么目不识丁的农村青年,恰恰相反,他是一名大学生,还是一名军人,属于镇江保安团,是一名初步地接受过训练的新兵,镇江战斗爆发时,盛志勇正好请假回家探望生病的母亲,没法回部队,但他没忘了自己的责任,他认出冈村中将的军衔,展开了那场功败垂成的刺杀。被冈村中将放了后,盛志勇没想要“知恩图报”冈村中将,恰恰相反,他“以怨报德、恩将仇报”,122师与第2师团展开血战后,他在战场边缘山林里绕到122师所在区域内,被几名川军士兵当成汉奸抓住,在他反复解释后,被送到了赵渭滨面前。

“哦?中将?”赵渭滨吃了一惊,随即欣喜不已,他可以肯定,既然是中将,必然是第2师团师团长冈村宁次本人了,但欣喜之后,赵渭滨发现这个叫盛志勇的爱国青年送来的情报似乎没什么用,石马乡在日军控制区腹地,122师如何“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汇报南京,请南京派轰炸机炸死?不行,看到轰炸机后,冈村宁次肯定会隐蔽躲藏的,概率不大;用大炮轰?也不行,122师只有迫击炮和一些小口径的步兵炮,并没有大口径重炮,中央军自己都缺大炮。赵渭滨反复思考,发现这个情报还真是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知道敌方最高指挥官在哪里,却没办法将其一举斩首。

踌躇再三后,赵渭滨没抱什么希望地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南京军委会。

军委会的将军们在接到这个报告后,也没感到多大兴趣,想要从上海前线把蒋纬国的特种部队调回来,根本就来不及,所以似乎没什么办法可以结果掉冈村中将。最后,参会的海军长江舰队司令曾以鼎提醒道:“我们在长江上不是还有一艘炮舰吗?”

这艘炮舰自然是那艘已经获得“长江赵子龙”美誉的大同号。

大同号炮舰(对外宣传是轻型巡洋舰,姊妹舰自强号,已战沉于长江),原为清廷福建马尾造船厂建造,动力设备则由法国某家造船公司设计和建造的,该舰正式完工于1900年,初名“成安”,后改为“建威”,在被编入中华民国海军后更名为“大同号”并被江南造船厂进行改造,全舰排水量1050吨,武器包括舰艏1门120毫米主炮、舰艉1门120毫米主炮、57毫米副炮2门、30毫米速射炮2门、7.92毫米机枪6挺,以煤为燃料,最大航速20.5节,舰上军官20人、水兵148人。

接到来自南京的命令后,大同号代理舰长喻诗航大喜过望,同时又忐忑不安,实际上,南京的高层们并未对这场行动很在意,毕竟成功率微乎其微,在战争中把希望放在概率微小的侥幸事件上显然是愚蠢的。不过,喻诗航等大同号官兵们则以非常神圣的心态来执行这项特殊任务的,石马乡靠近长江,完全在大同号主炮射程内,但精度无法保证,只能碰碰运气。

“老天保佑!”当舰上两门主炮都瞄准石马乡时,喻诗航仰天祈祷。

五分钟内,大同号怒绽烈焰,向冈村中将所在的石马乡轰射去了五波十发炮弹。

事后得知战果时,喻诗航长叹道:“我只能这样说,是老天在保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宗在保佑,仅此而已。”

大同号向石马乡轰射去的十发炮弹里的第六发就落在了第2师团的师团部门口,不但当场炸死了包括师团参谋长松永正明大佐在内的十多名军官和卫兵,还有一块炮弹碎片正好击中正在卫兵保护下撤离的冈村宁次中将本人,那块炽热高速的碎片直接穿透一个保护冈村中将的卫兵的身体,钻入冈村中将后背,使得冈村中将当场昏迷过去,身受几乎致命的重伤。

在这个节骨眼上,实质上是第2、第6、第16师团总指挥官的冈村中将突然受伤昏迷,给日军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得知这件事后,蒋纬国也激动得连连道:“确实是老天保佑!确实是祖宗保佑啊!”

巧合也是战争里的一个必然因素,因为这起“偶然事件”以及该事件接下来引发的“蝴蝶效应”,江南战场上随即出现了重大变故,甚至可以说,南京正因为这件事得以死里逃生。李宗仁在事后说道:“若无滇军川军之血战,南京几乎当时就会沦丧!但大同号的那发炮弹,真真正正地起到了天助神佑的效果,就像一根细针刺中一个巨人的死穴。”“这一炮,胜过一万精兵!”这是蒋介石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