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92节 沪东鏖兵(4)(1 / 2)

第192节 沪东鏖兵(4)

十月一日当天深夜十一时,日军第四批参战部队抵达上海,其规模比中方预计得更大,除了一个师团外还有一个支队,分别是以第14师团预备役兵员组建成的第114师团和国崎支队。第114师团属于齐装满员的甲等师团,全师团约2.5万兵力;至于国崎支队,该支队是以第5师团第9旅团为核心组建成的。第5师团属于日军“华北派遣军”,主要下辖第9、第21旅团,该师团号称“钢军”,战斗力在日本陆军里仅次于第2、第6师团,但也在平津会战中遭到较大损失,由于日军高层已经暂时性地放弃在华北继续进行大规模进攻,为增援上海战事,第5师团把第21旅团大批兵员以及一些师团直属部队补充进第9旅团,组建成一支新支队,由旅团长国崎登少将担任支队长,因此该支队被称之为国崎支队,约1万兵力。

三万五千余日军新加入战事,无疑会对上海战局产生重大影响。松井大将一直在等着这批宝贵的有生力量,而中方统帅部和前敌指挥部同时也在密切地关注着第114师团和国崎支队,最终,当日军战列舰编队在震撼全上海的雷霆炮击声中用连天炮火把沪北夜空映照得一片血红时,双方高层一起感到了尘埃落定。“日军援兵还真的在沪北登陆了!”坐镇南京的蒋介石和坐镇前线的陈诚一起发出含义复杂的感叹。

松井大将和石原莞尔确实没打算把新抵达上海的第114师团和国崎支队用于增援沪东,一是第101师团虽然被围困,但应付得游刃有余,短时间内不需要援兵,二是日军如果突破中国军队在沪北的防线,日军就会大幅度地获得上海战事的主动权,对于日军而言,沪北的价值和意义都超过沪东,松井大将和石原莞尔自然不会干出这种本末倒置、主次颠倒的事情。

确定日军第四批登陆部队在沪北登陆后,蒋纬国找了一把鹅毛扇一本正经地送给萧爻,然后心悦诚服地道:“军师,我对你心服口服了。”

萧爻哭笑不得地接过蒋纬国的这份礼物,然后神色又迅速恢复凝重:“营座,让海统局密切监视日军现有26个师团的最新位置和动静。”

蒋纬国连连点头:“行,我马上打电话给舒国生。”

“第101师团只是一个诱敌鱼饵。”制定这项新计划时,石原莞尔对松井大将说道,“把它孤立而突兀地放在沪东将会起到两个作用。第一就是把上海战场上的支那军特别是支那军精锐大批地吸引到沪东,从而为我军接下来一举突破沪北奠定基础。”

松井大将连连点头:“这个战术确实可以打破皇军在上海的僵局。不过,如果皇军没能一举突破沪北呢?”

“那就是第101师团发挥出第二个作用了。”石原莞尔露出一个微笑。

“什么作用?”松井大将急切地问道。

石原莞尔低声地说出了他更深层次的构思。

松井大将惊叹地看着石原莞尔:“石原君,你的战术思想和战略目光果然是非同凡响!我不得不表示敬服!”

石原莞尔显得宠辱不惊地道:“多谢司令官阁下的夸赞。不过,我记得司令官阁下力主打完上海后一鼓作气地打南京,如果司令官阁下真的赞同我,那我要再向您指出,千万不要打南京!一旦打南京,这场战争就彻底开始不利于帝国了!”

松井大将顿时有些尴尬,尴尬中又有几分不悦。

10月2日凌晨,踏上沪北的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立刻马不停蹄地投入战局,联合第3、第11、第9、第13师团对中国军队的蕰藻浜防线展开恶浪狂潮般的攻击。蕰藻浜立刻再度陷入惊天动地的电闪雷鸣和山河变色的尸山血海里,罗店、宝山、月浦、狮子林等双方殊死争夺的核心阵地尽皆化为血肉磨坊。血战到天亮时,日军虽然把蕰藻浜防线冲击得千疮百孔,但却始终未能真正突破。

“支那军在蕰藻浜的兵力数量超出了我们的事先预料!”

“原本已调至沪东的支那军第19集团军再度出现在沪北!”

前线的几名师团长纷纷发来战报,这让原本认为有九成把握能够在今夜一举突破沪北的松井大将感到十分意外和诧异,他望向石原莞尔:“难道支那军已经洞悉了我们的计划?”

石原莞尔沉思了一下,然后再度微笑:“司令官阁下,蒋介石的胃口其实比你想的还大,他很贪心啊,因为他只从沪东调了一个集团军回援沪北,这表明,他一方面不希望沪北崩溃,一方面还打算围歼第101师团。司令官阁下,请不要担心,局势发展得是有利于我们的方向。”

正如石原莞尔推测的一样,获知日军第114师团和国崎支队在沪北登陆后,蒋介石连续发了五封电报给暂代陈诚指挥沪北战事的张治中,电报内容就一句话:“给我顶住!死死的顶住!一定要守住沪北!”同时又连续发了三封电报给负责沪东作战的陈诚,内容也是一样,就是询问陈诚“是否还能如计划那样聚歼第101师团”。

陈诚十分为难,他一方面骑虎难下,沪东部队被抽走相当大一部分去回援沪北,导致力量不足,成功聚歼第101师团的可能性确实大大地降低了,他另一方面也很不甘心,因为这么一场注定名垂青史、各方面收获都会丰厚得无与伦比的战事刚开始就可能要结束,这让原本雄心万丈、豪气干云的他犹如闪着腰般岔气难受。“悟我,你觉得这场仗还有打下去的必要吗?”举棋不定的陈诚在回蒋介石电报前询问负责前敌总指挥的黄维(黄维表字悟我)。

“只要参战各部真正地贯彻‘将军不贪生、士兵不怕死’的革命军人精神,就能做到!”黄维神色激愤,“到时候,我们不成功便成仁!成功了固然是好事,成仁了同样对得起国家!校长到时候总不会还问罪于已经为国捐躯、马革裹尸的我们吧?”

陈诚摇头苦笑,黄维这番话确实是正气凛然、令人尊敬,但不适用于陈诚本人。陈诚虽然是军人,也可算是军事家,实际上他已经转行搞政治,军人完成不了任务可以一死了之,失败了也能轰轰烈烈,政治家可不会那么“傻”。拥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陈诚还不至于这么早就把自己搭进这场战事里。

“辞公,我支持黄将军。”被陈诚也叫来进行“咨询”的蒋纬国帮腔着给陈诚吃下一颗定心丸,“只要我有什么需求您都满足我,我觉得我们这场仗还是很有希望的。”

“哦?”陈诚心头一动,他看着蒋纬国,越看越觉得蒋纬国脸上表情里有一种古怪的狡黠,似乎在打着什么“坏主意”,这让他嗅到一股“阴谋的味道”。尽管越想越觉得蒋纬国在给自己下套子,但忍不住战事成功的诱惑的陈诚在思索再三后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好!建镐,我答应你!你有什么需求,尽管吩咐,我一定全力照办。”

“那我就先谢谢您了!”蒋纬国满面春风地跟陈诚告别。

由于第19集团军等部队重新被调回沪北,使得黄维原先拟定的沪东作战计划遭到很大变动,不得不重新拟定计划,再度发挥一丝不苟精神的黄维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就重新制定出一份同样巨细无遗、面面俱到的计划。此时的沪东战场上,日军第101师团控制着黄浦江以东的浦江镇且以该镇为核心(黄浦江是西岸国军抵御日军的天然屏障,同时也是东岸日军抵御国军的天然屏障,此时的第101师团已经开始转攻为守),又以北、东、南三面环绕着浦江镇的张江镇、周浦镇、赵行镇、瓦屑镇、宣桥镇、三墩镇、大团镇、新场镇、泰日镇等二十多个镇村为外延据点,其控制区东西长约二十公里,南北宽约十五公里,面积并不很大,所以日军以上据点村镇互相距离不远,可以互相驰援。根据黄维拟定的新作战计划,国军“以兵分多处对付日军兵分多处”,进行全面攻击,因为如果进行重点攻击,日军可以迅速对症下药地向遭到重点攻击的据点进行增兵,国军人数是日军的六倍,人海战术显然有利于国军,一方面可以打出日军的薄弱点以进行重点突破,一方面也能全线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毕竟,第101师团已经被包围,国军要做的不是突破日军防御线,而是要消灭被围的这一大股日军,所以就是要打消耗战、跟日军比拼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