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5节 海空大战(5)(1 / 2)

第175节 海空大战(5)

客观上讲,中国海军在这场杭州湾海战里运用的战术策略并不高明,但却又是必然结果,造成如此局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双方实力悬殊得太过于巨大,再怎么高明绝伦的战术策略都无法弥补实力上的巨大悬殊;其次就是中国海军无路可退的无奈处境,由于军种性质的独特,中国海军别无选择,淞沪会战是三维立体作战,并且因为上海是国际性大都市,淞沪会战在军事、战略、政治、外交等方面的意义都是其它发生在沿海地区、需要海军参加的会战所无法比拟的,既然如此,注定要覆灭的海军选择覆灭在举世瞩目的淞沪会战里就是最佳选择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欧阳格为首的海军中央嫡系势力的“逼迫”,同时,欧阳格也因为受到黄浦江战役获胜的刺激,低估了日军,高估了自己,加上渴望再立大功以取悦蒋介石从而让自己继续高升、最终取代陈绍宽的急功近利心态,以至于利令智昏。

凌晨3时30分,海战爆发;

凌晨3时50分,中国海军舰队损失过半,陷入溃乱,同时,鱼雷艇部队参加战局;

凌晨3时55分,中国海军舰队总旗舰海圻号巡洋舰战沉,舰队基本全军覆没;

凌晨4时10分,损失惨重的鱼雷艇部队开始撤退。

截至此时,海战基本结束,中国海军惨败,日军完胜。中国海军参战的38艘舰船累计战沉32艘,只有6艘幸存(其中5艘是奉命撤退的,还有1艘是临阵脱逃的),参战的116艘鱼雷艇累计损失74艘;日军舰队无一艘舰船沉没,只有艘舰船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中国海军的水面舰队除了已退入长江内湖的长江舰队外,主力一夜之间不复存在,还在海上的只有寥寥十来艘小吨位炮艇和二十多艘附属船只。

率队返航的指挥鱼雷艇上,欧阳四海五内俱焚地看着李赣骕:“什么好办法?”

李赣骕目光如炬:“副总队长,硬拼下去,我们得不偿失,唯有另辟蹊径。日本人已有好几艘军舰受了伤,并且其中一两艘伤势还不轻,那么,这几艘受伤军舰接下来会干什么?”

欧阳四海不假思索:“当然是返回本土进行维修了!”

“对!”李赣骕两眼放射着亢奋的目光,“这几艘受伤军舰必定速度不快,并且日军打算天亮时对上海展开全面登陆,所以必定不会调拨太强大的军舰给这几艘受伤军舰护航,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半路截杀这几艘受伤军舰呢?这场海战,我们损失极度惨重,眼下又全面败退,日本人肯定以为我们已经亡魂丧胆,断定我们既不敢再战也无力再战,他们绝不会想到我们居然还会杀一个回马枪!”

欧阳四海稍一思考就捕捉到了李赣骕这个计划里的种种破绽:“你这个策略太想当然了!简直漏洞百出!首先,茫茫大海,你怎么确定受伤日舰的返航路线?这根本就是大海捞针!”

“我们不是有潜艇在马鞍列岛附近监视着日军舰队吗?当受伤日舰返航时,潜艇不就能把日舰的航向、航线都通知我们吗?”

“潜艇在白天是不能监视日军的,太容易暴露,一旦暴露就在劫难逃。”

“不需要潜艇在白天监视日军,因为受伤日舰肯定连夜就返回。”

“虽然日舰受伤,但潜艇速度还是不如水面军舰的。潜艇只能在马鞍列岛附近进行监视,一旦日舰返航开动,潜艇无法继续追踪,我们鱼雷艇出击后开到茫茫大海上,身边没有任何参照物,如何修订航线?如何确保一直在正确航线上准确地追击日舰?”日军驱逐舰的速度可以超过35节,巡洋舰的速度可以超过30节,战列舰的速度可以超过25节,中国海军的德制u型潜艇的水面最大航速是17节,水下最大航速是8节,因此受伤日舰在返航开动后,国军潜艇是无法持续性追踪的,若以水下航速进行追踪,虽然潜艇躲在水里很安全,但速度根本就是龟兔赛跑,若以水面航速进行追踪,也许可以在短时间内跟进日舰(日舰毕竟受伤,航速会下降),但浮在海面上的潜艇是非常容易被日舰发现的。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他们在海上不走最短的直线,难道走曲线?只要把马鞍列岛和长崎(日军舰队出发港口,位于九州岛东端)在海图上连成一道直线,就是他们的返航路线!再加上我方潜艇可以把受伤日舰出发时的初始航向、航线、航速告诉我们,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来掌握受伤日舰的方位!”

“你的计划里还有一个最致命的漏洞!航程不够!”

“何出此言?”

“老哥啊,我们开的是鱼雷艇啊!这东西的舞台是近海和内河!你却要开到茫茫大海上!我们黄蜂鱼雷艇在30节速度时可以续航600海里,在45节高速时只能续航300海里,换而言之,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我们最远只能跑到离陆地150海里远的地方,这是我们鱼雷艇的攻击范围,日舰很可能会超出这个范围的!我们鞭长莫及,追不上的!光是从三门湾基地到马鞍列岛,就有差不多70海里!我们肯定不能走直线,要绕开日军在马鞍列岛的舰队主力,这就进一步会导致我们追不上日舰的!”

“既然能续航300海里,我们就可以跑到300海里远嘛!”

“那还怎么回来?”欧阳四海瞪着眼。

“就不回来了呗!”李赣骕再次一笑。

欧阳四海心头一震,他明白李赣骕的意思了。“兄弟,别开玩笑了…”欧阳四海艰难地翕动着嘴唇,“这会注定有去无回的!”李赣骕根本不考虑返航问题,这样做会导致一个后果,出击的鱼雷艇如果不被击沉,会因为耗尽燃油而瘫痪在茫茫东海里,鱼雷艇水兵就只能等死,并且是喝完淡水、吃光食物后的渴死饿死,中国海军已丧失制海权,也没有什么水面军舰了,是不可能出去搜救他们的。

“没有开玩笑!”李赣骕神色坚毅决绝,“你我都清楚,鱼雷艇就是海上敢死队,既然是敢死队,本就应该有这个觉悟。我们连一艘日军舰艇都没击沉,却还白白消耗了我们的舰队,这个大鸭蛋成绩太难看了!那几艘日舰都受了伤,不趁其病、要其命,还等什么?等着它们返回日本修好后再来打我们吗?哪怕牺牲五十艘鱼雷艇,只要能干掉一艘巡洋舰,就是胜利!副总队长,这可是你说的!还有,别磨蹭了,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啊!我们没时间说废话了!”他又看了看滔滔东海,“祖宗保佑!你看,今天的东海是风平浪静的!如果刮起台风,我们就真的没办法了!”

参战的116艘鱼雷艇累计损失74艘,只剩42艘返回三门湾基地,其中8艘因为被日军击伤或出现机械故障而在短时间内无法继续参战,因此只有34艘鱼雷艇还能立刻重新上阵。

这是一场悲壮至极的反击战。34艘鱼雷艇,需要170名水兵来驾驶和操控。“我们败得太惨了!死掉的那些兄弟都死不瞑目啊!谁愿意跟我们一起去给他们报仇?”当欧阳四海和李赣骕身先士卒地发出号召时,现场所有水兵几乎人人报名。

“跟狗日的小日本拼了!”水兵们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

凌晨5时许,游弋在马鞍列岛附近的u-1023号潜艇向三门湾基地发来电报:日军受伤军舰正开始返航。电报里标明了日军受伤军舰的详细方向、航速、航线。电报的最后,艇长王朗怀着庄严而肃穆的心情添加了一句:“兄弟们,你们都是好样的。”

发完命令后,王朗吩咐身边艇员:“浮航前进,全力追踪返航的受伤日舰。”

“艇长!还有一个小时就天亮了,天亮后还浮航的话,我们很有可能被日舰发现的!”

“潜航的话,我们马上就会被日舰甩开,不浮航,速度就没法达到最大,暴露就暴露吧,多帮帮鱼雷艇的兄弟们,我们跟踪日舰时间越长,他们就越能精确掌握日舰的最新坐标位置。弟兄们啊,鱼雷艇的兄弟们是抱着必死无疑的心态展开接下来的反击战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习他们吗?他们不怕死,我们有脸怕死吗?”王朗语气很沉重。

艇员们纷纷点头:“对!豁出去了!”

“报告日军返航舰队的速度!”王朗正色厉声道。

“16.5节!”观察哨汇报道。

“谢天谢地!”王朗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个速度是低于潜艇浮航最大速度的,“跟日军舰队保持好距离,保证我们能随时看到他们,同时尽量不要被他们看到。”

其实这是一句不成立的悖论,u-1023号如果能看到日舰,日舰同样也能看到u-1023号,只是日舰浩浩荡荡、十分明显,u-1023号稍微隐蔽一点而已,但毋庸置疑,为配合鱼雷艇编队,u-1023号是冒着极其巨大的危险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如果没有u-1023号舍己为人的忘我付出,鱼雷艇编队确实很有可能会因为航线误差而与日舰失之交臂。茫茫大海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到时候,扑个空的鱼雷艇水兵们只能一无所获地饿死渴死在大海上(国军鱼雷艇上是不安装无线电台的,但欧阳四海和李赣骕的两艘鱼雷艇在出发前特地带上两部电台,所以可以随时跟u-1023号保持无线电联系。)。

凌晨5时20分,集结在马鞍列岛的日军舰队主力劈波斩浪,开向上海,展开全面登陆,淞沪会战正式打响。

与此同时,三门湾基地内,中国海军的34艘鱼雷艇展开了破釜沉舟的反戈一击。为了避开日军主力舰队,出击的鱼雷艇编队特地穿过舟山群岛中部,绕了一个大半圆,此举确实让编队没有被日军主力舰队发现(日军飞机此时都在上海上空),同时也大大地拉长了编队的行驶距离,继而使得路程累计超出了编队的作战半径,不过,编队官兵们并不在乎,因为他们都已经做好了有去无回的思想准备,出击前,所有成员都拍照留影并给家人写下了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