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4节奉诏迎驾





  长安朝廷此时拥有五万余兵力,由武威将军吕布总揽提领(吕布听命于王允),分属于吕布、镇东将军徐荣、镇西将军段煨三人手里,吕布统领两万余兵力坐镇长安以及周围一带,徐荣统领一万五千余兵力驻扎司州西部,段煨统领一万五千余兵力驻扎凉州东部。董卓死后,位于长安以西的韩遂、马腾等诸侯以及位于长安以东的曹操、袁绍、袁术等诸侯都没有正当理由进攻长安了(吕布、徐荣、段煨以前是董卓部将,众诸侯自然可以名正言顺地攻伐他们,如今,董卓已死,吕布、徐荣、段煨归顺天子和朝廷,众诸侯自然没有正当理由攻伐他们了),因此,王允和吕布大幅度地削减了徐荣和段煨的兵力。

  天子东返时,段煨率军一万余驻扎凉州东部,徐荣与吕布合兵一处,一起护送天子东返。吕布麾下此时共有八员健将,分别是:高顺、张辽、成廉、魏续、宋宪、侯成、郝萌、曹性,另有众多副将,分别是:李肃、庞舒(庞舒原是李傕部将,但他对吕布非常忠心,根据书上记载,在吕布与李傕交战并且战败逃出长安后,庞舒保护了吕布的妻女家小,被李傕发现后惨遭杀害)、秦谊(秦宜禄)、魏越、高雅、薛兰、李封、刘何、王贺、李邹、赵庶,在先前,吕布击败了白波军,又收服了白波军干将杨奉等人,一时间,其军威大盛。

  在吕布的部署下,除了段煨率军一万余驻扎凉州东部,其余的四万余兵马里,拨出一万留守长安,由李肃全权统领,由庞舒、杨奉为副,佐以刘何、王贺、李邹、赵庶四将,其余三万多兵力由他本人和徐荣为正副统领,护送天子、百官、公卿大臣们离开长安,前往洛阳。

  包括天子、皇亲国戚、太监宫女、百官和公卿大臣们的家眷家属家仆家丁在内,差不多四万人,浩浩荡荡地踏上了东返的道路。在出发后没多久,张杨、王邑派遣数千名军士民夫,带着米肉财帛前来敬献天子并且加入了天子的队伍。

  除了张杨和王邑,中原大地上还有两路诸侯正在风雷滚滚地一路向西,进行迎驾、护驾、接驾,一路是司隶校尉、车骑将军曹操,另一路是青州牧、右将军、鲁侯孔融的小儿子豫州鲁国鲁县县令孔明。孔明率领五千骑兵,并且带着五百多辆马车,车上装的是他从董卓手中夺回来的属于皇室专用的宫廷禁物以及他准备敬献给天子的米面粮食、绸缎布帛、金玉财物。

  众军飞沙走石地开出鲁国,径直进入了鲁国以西的兖州济阴郡,一路沿途与民秋毫无犯,数日后经过济阴郡乘氏县,却见前方大道上尽是黑压压的人,足有成千上万。领军的太史慈吃了一惊,急忙下令:“全军戒备!”

  官兵们纷纷握矛持戟张弓擎弩(骑兵的武器是长距离的矛戟或远距离的弓弩,不太使用刀盾),进行戒备。孔明从他的三驾马车的车厢里钻出:“怎么了?”——孔明的三驾马车的车厢十分宽大舒适,可以在里面睡觉,这是为了长途远程赶路而设计的,车马劳顿,用睡觉打发时间最安稳。

  “少公子,前面有很多人拦住了我们!”太史慈汇报道。典韦立刻持戟在手,准备战斗。

  孔明举目眺望,立刻看清楚了:“都是老百姓。”

  “都是饥民。”太史慈说得更加准确,他面露紧张神色,“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抢夺我们的粮食。”拦住齐鲁军道路的老百姓无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面黄肌瘦,明显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饥民。太史慈之所以紧张,并非惧怕,如果这些饥民抢夺齐鲁军的粮食,齐鲁军还手不是不还手也不是,还手就是杀戮平民,这是齐鲁军的军纪和孔明的思想完全不允许的,不还手就是任凭对方抢走粮食。太史慈这样的齐鲁军将领,面对敌军的千军万马也不会胆怯,但面对老百姓则是心慈手软。

  “别慌,看他们的样子不像想要抢夺我们的粮食,你看他们,都没有拿农具兵器之类的。”同在孔明身边的贾诩安慰太史慈。

  说话间,饥民人群里走出上前三人,一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男子,一个是二十岁出头的男青年,还有一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三人都是神色哀苦带着乞求。在走到孔明的车驾前,三人一起扑通跪倒,泪流满面、声泪俱下:“素闻孔青州、孔少公子乃孔圣后裔,宅心仁厚、爱民如子,我等乘氏县百姓虽非孔青州、孔少公子治下之民,但已走投无路矣,不得不厚颜相求,恳求孔少公子大发慈悲,可怜可怜乘氏县百姓,救济救济我们吧!”言罢,三人一起泪如泉涌、泣不成声,悲苦无比。

  孔明其实已经大致上猜到了,他叹口气:“三位请起。尔等乘氏县百姓虽非我父、在下治下之民,但是,尔等和我等俱为华夏汉人、一国同胞,我等岂会见死不救?请你们放心吧!”

  三人激动不已,一起喜极而泣地连连叩首磕头:“多谢孔少公子!多谢孔少公子!”

  孔明看向太史慈,吩咐道:“命令部队,拿出所有的铁锅,熬煮米粥、赈济饥民。”

  “喏!”太史慈立刻策马前去执行命令。

  一队队齐鲁军士兵策马上前,对饥民们喊道:“都过来!排好队!不要争抢!孔少公子会给你们米粥吃的!”

  上万饥民一起泪如雨下,呼啦啦地犹如一片森林被大风刮倒般集体地跪下磕头,纷纷地哭泣着喊道:“多谢孔少公子!多谢孔少公子!……”

  看着这些凄惨无比、饥肠辘辘、奄奄待毙的饥民,孔明在心里感叹道:“我任重道远啊!天下有不计其数的人等着我去救助呢!”

  当太史慈带着士兵们熬煮米粥、赈济饥民时,孔明询问眼前三人:“还未请教你们是谁?”

  年轻男子介绍道:“回孔少公子,在下李节,字叔节,这是在下的二弟李进,字进先(此李进跟李傕侄子李进是两个人),这是在下的三弟李军,字建业。”

  孔明顿时吃了一惊,他看向李进:“你就是李进?乘氏县李进?”

  李进连忙毕恭毕敬地道:“回孔少公子,在下便是李进,乘氏县李进。”

  孔明顿时暗暗地心花怒放:奶奶的,这是老天爷让我白捡了一个猛将啊!果然,当好人、做好事是有好报的。

  孔明当然知道这个李进。这个李进属于“超级次要人才”,因为他在三国史上默默无闻,他既不是出身于名门望族,也没有担任重要公职,但他却能力超群,然而,他只在书上昙花一现便消失无踪了,不过,他的昙花一现却是惊鸿一现,足以令人心驰神往,因为他的唯一战绩就是击败天下第一猛将吕布!根据书上记载,吕布和曹操为争夺兖州而展开交战,双方打得筋疲力尽、弹尽粮绝,不得不各自引军离去,在撤军途中,吕布军队经过乘氏县,想要入城抢粮,却被乘氏县人李进击败。那个李进眼下就在孔明眼前。

  李进击败吕布,并不是说李进的武力比吕布更强,通过书上的只言片语可以得知当时的战事:吕布想要入城抢粮,李进率领城中百姓奋然反击吕布,当时,吕布刚刚跟曹操大战了一场,其部上下必然疲惫不堪、士气低迷、战力消沉,这使得李进可以击败“低谷期的吕布”,但是,李进率领的不是什么精锐之师,甚至都不是军队,就是一帮老百姓,由此可见,李进击败吕布并非钻空子、捡漏子,而是结结实实的胜利战绩,足以证明他能力超群、智勇皆备。吕布十有八九跟李进交过手,按照当时的情况进行考虑,吕布急需粮食,想要尽快入城抢粮,他发现当地老百姓在李进的带头下反抗自己,根据常理,他必然选择“擒贼先擒王”,一举击杀李进,让当地老百姓化为鸟雀散,然而,他却没有成功,说明他十有八九跟李进发生过交手,却发现李进不是什么软柿子,而是一块硬骨头,这才没有跟李进死磕到底,继而无心恋战,放弃入城抢粮的念头,绕路走掉了。——如果吕布跟李进交过手,吕布当时肯定处于正常状态,而不是处于饥饿、受伤、生病状态中,因为就算吕布的军队缺少粮食,吕布本人作为军队统帅肯定还是可以吃饱喝足的。

  还有一个细节很值得注意,根据书上记载,“吕布到乘氏县,被县人李进所破”。李进的身份是“县人”,说白了,他就是“乘氏县的一个平头老百姓”,没有任何官职,甚至都不是什么豪强、乡绅、贤达。

  李进击败吕布后立刻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他去哪里了呢?这么厉害的一个人物,怎么会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呢?其实,这也不奇怪,他十有八九是死于饥荒或瘟疫了,所以没在历史舞台上绽放出更多的光华。像李进这样的人,历朝历代都有无数个,明明一身本事,却因为阴差阳错、巧合偶然的原因而无声无息地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从而不为史书和后人所知。

  “三位,请用。”太史慈走过来,双手合捧着三个装满米粥的饭碗,递向李节兄弟三人。

  “多谢。”李节、李进、李军在施礼致谢后接过饭碗,一边落着泪一边吃着久违的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