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2节挟天子以令诸侯





  贾诩微笑着开口道:“我想,就算前去迎驾,恐怕也轮不到少公子您。”

  孔明笑了笑:“贾先生此话怎讲?”

  贾诩语气意味深长地道:“洛阳,已是曹操的地盘。天子打算带着朝廷到曹操的地盘里,曹操的态度可就耐人寻味了。曹操如果奉诏迎驾,便会捷足先登,自然就轮不到少公子您了,曹操如果不奉诏,才轮到少公子您出手。不过,我想,曹操是会奉诏的。”

  东返洛阳,这是天子提出的,天子此时还小,他自然想不到政治上、战略上、军事上等方面的因素,他就是单纯地想要“回家”,此时的朝政大权在王允和吕布的手中,王吕二人支持天子东返洛阳,肯定不是简单的“想要回家”(王允和吕布都是并州人,洛阳根本不是他们的家)。从客观上讲,王允、吕布支持天子东返洛阳堪称一步臭棋,因为洛阳此时已有一条地头蛇盘踞在那里,就是曹操。王允、吕布带着天子跑到曹操的地盘里,说得不好听点,简直就是自投罗网、自钻虎穴。王允、吕布应该以雄壮的长安城和肥沃的关中地区为根据地,展开割据,发展民生、整顿兵马、积攒钱粮,继而对外开拓、扫荡天下,他们可是拥有天子、朝廷、政治正统在手的,拥有别路诸侯无法比及的巨大优势,然而,他们却非要离开自己的大本营,钻到别人的地盘里,由此可见,王允、吕布的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确实都十分短浅。

  “曹操当然会奉诏。”沮授道,“曹操此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其帐下现在又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刘晔、董昭、毛玠、戏忠(戏志才)等众多谋臣名士的辅佐,岂能认识不到奉诏以及随之把天子掌控在手里的巨大好处?我可以断定,曹操不但会积极奉诏,甚至,他还会去抢!”

  田丰点头:“不错!当今天下纷乱动荡、诸侯争雄,但都是各霸一方而已,这天下还是汉室的,还是姓刘的,天子仍是天下共主,仍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虽然只是一个名义,但是,这个名义却是意义无穷的,众诸侯说到底都是汉室之臣,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把天子掌控在手,谁就能执天下权柄之牛耳!因为,天子是一面号令天下的皇旗,一面统领三军的大纛!”

  孔明咧嘴笑道:“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像当初的董卓、现今的王允?”

  沮授赞许道:“少公子一语中的!是,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田丰道:“除了曹操,冀州的袁绍、荆州的刘表也有地理之便前去奉诏迎接天子,但是,此二人都不及曹操有远见长识,都不会奉诏。至于两淮的袁术、幽州的公孙瓒、徐州的陶谦、益州的刘焉等辈,都是既无地理之便也无远见长识。因此,少公子,除了曹操可以捷足先登,能争夺天子的人,就唯独你了,如果你有意奉诏迎驾,也不是没有机会。”

  孔明稳了稳心神,笑着道:“把天子掌控在手里的好处,我是非常清楚的,无论是匡扶汉室、重整社稷,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用天子的名义对各路诸侯发号施令,都是无往不利,但是,我是不会那么做的,原因有二。”

  贾诩、田丰、沮授一起肃然聆听。

  孔明正色敛容地道:“第一,我无心争霸天下,你们或许认为我胸无大志,但我只知道,争霸天下意味着不断地发动战争,战争是最残酷的事情,战争是兵荒马乱、生灵涂炭,无数青壮男子会横死沙场,无数孤儿寡母会以泪洗面,眼下天下大乱、神州破碎,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枉死惨死、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饥寒交迫,我救人都来不及,更何况杀人害人?我的志向是什么呢?一是自保,二是救人。我只想偏安一隅,一方面保境安民,一方面全力地救助别地的难民、灾民、饥民、流民,让他们在我的治下可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让我的治下可以成为这片乱世中的一块太平之地。”

  贾诩三人一起感慨钦佩不已:“少公子真乃大仁大义也!”虽然他们或多或少地感到一种微妙的遗憾,但他们更多的还是对孔明这种悲天悯人的思想境界感到肃然起敬。

  孔明接着道:“第二,把天子掌控在手里,既有裨益,也有弊端。是的,天子拥有中央法统的‘名’,各路诸侯则拥有实力的‘实’,名实结合,才能在政治上有更大的作为,如果名不副实,做事必然名不正言不顺,然而,大家都不是傻子,谁把天子掌控在手,天子下的圣旨、发的诏书,外人都知道那不是天子的本意,而是把他当成傀儡进行控制的那路诸侯的意思。董卓不就是前车之鉴吗?他把天子掌控在手,又如何?却被国人视为国贼,遭到举国共讨。下一个这么做的人,一旦不小心就会成为第二个董卓、第二个国贼,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把天子掌控在手里,这份最大的政治资本恰恰又是最大的政治把柄。”

  孔明记得很清楚,根据书上记载,被称为“国贼”的人共有两个,一是董卓,二是曹操,此二人恰恰正是因为干了相同的事情而被骂成“国贼”——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袁绍、袁术、曹操、刘表、公孙瓒、公孙度、韩遂、马腾、刘璋、孙氏等诸侯都是割据一方,为什么偏偏曹操被骂成国贼?就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高招,也是昏招。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天子颁布的任何圣旨诏书都会被曹操的敌人们视为“那是曹操逼天子颁布的,根本就不是天子的本意”,从而名正言顺地抗命不遵,哪怕天子下的圣旨诏书确实出于天子的本意,各路诸侯如果发现圣旨诏书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也会故意地揣着明白装糊涂,声称“这份圣旨诏书是曹操逼天子颁布的,根本就不是天子的本意,所以老子不服从”。曹操把天子掌控在手里,但袁绍、袁术、刘表、韩遂、马腾、孙氏、刘备等诸侯照样干他,根本就没把他的政治优势当回事,尤其刘备,更是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愈发地名正言顺、大义凛然地干他。

  客观上讲,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得到很多好处,但得到的坏处也是很多的,不过,若想争霸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必须要做的事,只有把皇帝掌控在手里,外姓诸侯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号令征伐四方。这是曹操、袁绍等人要干的事,但不是孔明要干的事。

  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在手充当傀儡木偶,不甘成为一个傀儡木偶的汉献帝屡屡地寻找机会反击曹操、试图扳倒曹操,虽然最后都宣告失败了,但确实给曹操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麻烦,今天张三汉臣谋杀他,明天李四汉臣讨伐他,就连身边的医生(吉本/吉平)都想下毒杀他,孔明可不想过那种整天疑神疑鬼的日子(难怪曹操会生性多疑,还搞出什么梦中杀人的鬼话以防止别人在他睡觉时刺杀他,也难怪曹操会患有头风,整天头疼怎么可能不患头风疾病),更不想汉献帝搞出“衣带诏”号召天下群雄一起“诛杀孔贼”。——说不定曹操到时候会是喊得最起劲的一个。

  田丰点点头:“少公子所虑甚是。昔日,光武帝刘秀长兄刘縯(刘演)发动起义,结盟绿林军,大破王莽军,位高权重、深受爱戴,后让位于更始帝刘玄,结果却受到刘玄的猜忌,最终甚至被刘玄设计杀害。前车之鉴,不可不鉴之呀!”

  孔明颔首:“所以说,天子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虽然好吃,但烫手。”

  贾诩、田丰、沮授一起一愣:“少公子,什么是山芋?”

  孔明意识到此时还没有山芋,连忙掩饰:“我的意思是,天子就好像一碗刚做好的美食,虽然好吃,但烫手。”

  沮授笑道:“少公子的这个比喻确实形象。少公子,你是打算不奉诏了?”

  孔明摇头:“我们都是大汉之臣,岂能不听从大汉天子的诏书?我们是要奉诏的,只是,我们不跟曹操抢夺天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