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章愉快的周末(1 / 2)





  胡杨又去通知了凯文,三人一块下了楼。

  马克本身是个很开朗的人,但凯文明显不是一个会和他闲聊的人。而好不容易等到有了翻译,却是潘娟老师这种中式英语。

  试想一下每天和硬说汉语的外国人对话,这种糟糕的体验让他痛苦了很久。经过了这么多天的折磨之后,终与遇到了胡杨,马克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强烈的倾诉欲。

  他一路上都在不停的说。马克在吐槽完中药的味道之后,又开始吐槽中餐的餐具实在难用。

  当然,中餐的味道还是非常不错的。就是筷子的太不容易使用,他还在努力的练习。

  这倒是实话。美国真的没什么好吃的东西。尤其是普通人家里的日常饭菜,更是没法和我们相比。

  对于马克所有的倾诉,胡杨都照单全收。聊天这种事,他可是专业的。尤其是这种自我倾诉欲望比较强烈的,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甚至是情报。

  吃饭并没有什特别。外宾的伙食标准肯定是比较高的,桌上的菜色明显比中午更高一个档次。胡杨这也算是沾了外国人的光。

  桌上一共八个人,除了两个外宾和两个翻译之外,还有王意诚和其他三位厂领导。

  一般情况下,厂领导是不会每顿都作陪的。不过今天略有不同,明天就是周末了。按照惯例,不能让外宾在招待所里枯燥的休息。

  要安排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向外国友人展现我国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成果。还有国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胡杨和这些的厂领导还是第一次见,王意诚逐一给胡杨介绍。年龄最大的那位是保机厂的书记侯木椿。年过五十,但中气十足。

  另外两个位中,一个是分管生产的副厂长韩晓斌。身材很高大,皮肤黝黑,看得出年轻时应该也是有把子力气的人。

  还有一个是厂办公室主任赵立洋,戴着眼镜梳着分头,一看就是知识分子出身。

  侯书记笑着夸胡杨:“小胡不错啊,年纪轻轻外语能努力就这么出众,是那座大学的高材生?”

  胡杨腼腆的笑了笑:“没上过大学,这都是在部队的时候学的。”

  侯书记说道:“还是部队培养人啊。”

  另一边,坐在凯文旁边的潘娟,也把这段的对话一丝不苟的全都翻译了。

  马克立刻好奇的问道:“胡,你做过军人?”

  胡杨用英文回答:“是的,做过一段时间。是陆军,在后勤仓库工作。”

  关于军人的背景,胡杨不想在他们面前谈论。立刻找了一个和菜有关的话题扯了过去。

  因为有外宾在,所以这酒并没有喝起来,很快就说道了明后天的活动安排。厂办的赵立洋主任看了一眼胡杨,后者立刻放下筷子。

  赵立洋说道:“明天是周末,准备安排两位外宾到虎山参观一下。”

  胡杨按照原文翻译了一遍。两个美国人反应不同,凯文的反应很普通,倒是马克看起来很有兴趣。

  出于礼貌和教养,两个人都放下了手里的餐具。赵立洋翻开小本子,开始介绍这个虎山的情况。

  “这个虎山啊,位于我们保定市西部,曲阳县最北部,因其山顶的一块巨石颇似蓄势待发的猛虎而得名。”

  只翻译了两句,胡杨就开始感觉头大。如果你问一个翻译最怕遇到的什么词,毫无疑问就是成语。

  “虎山,一直深藏于太行山中,峰峦起伏,多年来人迹罕至,自然生态保持了原汁原味。山中气候湿润,空气异常清新纯净,细雾蒸腾,迷蒙如雨,似着上轻旅纱衣。”

  胡杨硬着头皮翻译前一半,后一半就完全自由发挥了。核心的意思还是传达清楚了,至于细节部分他就自己看着办了,反正也没有人听得懂。

  可能是胡杨发挥的有点过了,就连凯文都开始有了兴趣。

  外宾能有这样的反应,作为组织者的赵立洋自然是高兴的。连带着对翻译胡杨的印象也更好了一分。

  厂子出两辆面包车,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包括领导班子以及部分家属。

  这样的好机会胡杨不会错过。所以他在晚餐过程中,不经意的让其他人发现他有些的东西不能吃。

  然后胡杨就稍微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出,自己因为身体原因正在吃中药的事情。

  稍一讨论的,胡杨表示自己虽然很想参加这次活动,但身体原因只能遗憾的错过了。因为只是日常活动,所以潘娟一个翻译应该足以胜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