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章大儿子的困局(2 / 2)

  冶金局小胡的名声,其实也在悄悄的流传于几个兄弟单位之间。

  资料室的晚上要比白天热闹。这个缺乏娱乐项目的时代,这机关有又是在郊区。来资料室看点文艺期刊,就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消遣方式。

  国内的主要期刊,这里可是一本都不缺的。

  吴霜也是会时常出现在资料室的人。而像他这样的借调干部,也是晚上来这里的大多数。

  借调干部几乎都有大学文凭,外语也肯定是修过一门。从外文杂志上翻译文章,再投稿到国内专业杂志上。一般都会有几块到十几块的稿费。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当然,他们自己是不会公开承认,这些行为就是为了赚取稿费。他们的统一说辞是:咱们国家封闭的时间太长了,很多实践部门的同志都不了解国外的动态,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一些好文章出来,也是让他们能够开开眼界嘛。

  胡杨真想认识一下这段话的原创,他将来在仕途上肯定有大发展。

  这些晚上到资料室翻译文章的借调干部,是胡杨在这个单位最早认识的一批人。其中最熟悉的除了同寝室的吴霜,还有一个叫隋玉斌的东北老乡。

  哈工大毕业,专业是机械工程。和吴霜一样都是学俄语的。是恢复高考之后最早一批考上大学的。

  三十出头但没有结婚,所以手头就比吴霜这个拖家带口的富裕。有事没事就拖着他们两人打牙祭。黑市猪肉没少出现在他们寝室的小煤炉上。

  和胡杨这个三两白酒就会倒的人不同。隋玉斌绝对有和东北爷们身份相符的酒量。

  把胡杨和吴霜俩人捆一块也喝不过他。所以经常都会变成他一个人在喝,另外两个人纯粹陪聊的局面。

  有些人越喝越安静,这种人不太常见。而大多数人是越喝话越多的,隋玉斌就是后者。

  胡杨印象最深刻,就是他关于东北现状的比喻。

  东北一直都有共和国长子之城。说白了,也就是国家的大儿子,最先长大的那个。

  家里日子艰难的时候,大儿子出去干活挣钱,养活了全家,家里有好吃好喝好穿的也都紧着大哥用。自然大哥挣的钱也都给了家里。

  慢慢的其他弟弟妹妹也长大了也赚钱了,而且比哥哥还会挣钱。那自然大家长钱,就越来越多的送到了弟弟妹妹手里。

  如果还是大家长总管全局,那大哥那边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大家长还会养着大哥,保证不会饿死。但现在引入了市场经济,大哥的日子就难过了。

  大哥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自己,越是不变挣钱就越少。

  大哥过去挣的钱都给了家里,而现在家里的钱都给了弟弟的妹妹,心里自然有怨气。心里有了怨气,自然干什么都不顺。这就是如今的东北老大哥的现状。

  胡杨问他:“那东北的未来要怎么办?”

  隋玉斌说道:“需要一个破局点。”

  胡杨又问““在哪?”

  隋玉斌摇头:“我也想知道。一年多前,我去南方沿海地区。那边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人的精神面貌,都要比现在东北强出太多。

  胡杨说道:“东北的困局只是现状,是暂时的。”

  隋玉斌问道:“何以见得?”

  胡杨说道:“工业水平才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这一点你应该比我清楚。上头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东北的工业底子这么厚,全盘丢掉是不可能的,咱国家没有这么败家。区别只是早晚而已。”

  隋玉斌端起酒杯:“希望如此吧,来喝酒!”

  第二天清晨,脑子还有但晕乎乎的胡杨,依然准时的来到了资料室。路鹏程交给他的资料都已经翻译完了。

  除了那些专业名字之外,基本全都是由胡杨一个人完成。整整三本笔记,胡杨感觉自己的手指头都歪了。

  幸好他最右手都可以写字,虽然写出来比较难看,但纯粹的字母还是没有问题了。他自己学习用的笔记,都是用左手写的。鬼画符一样的自己,估计也只有他自己能看懂。

  距离半个月的时限还有几天,所以胡杨计划继续待在资料室学习。但突然出现的徐淼让他明白,计划什么的都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