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3节(1 / 2)





  卫老笑道,“那我就给若怀的父亲写信,叫他请人帮两个孩子算一下日子?”

  “您做主就好,还能亏待了三钮不成。”杜发财说著一顿,“今天在我家吃饭吧,我去县里买些菜?”

  卫老点点头,杜发财就牵著毛驴上广灵县。杜家村离广灵县也就五六里地,刚到午时杜发财就回来了。

  卫若怀一见他老丈人拎著大包小包,皱眉道:“杜叔,你买这么多干么?天热不能久放。”

  “刚进城就碰到你大姐夫,听我说卫叔在我们家吃饭给我的。”杜发财随手把东西递给卫若怀就往屋里去。杜三钮机灵的跑去厨房做饭,把堂屋留给几个长辈。

  也许是和卫若怀太熟的缘故,听到两家长辈讨论他们的婚期也没觉得不好意思。

  杜三钮见一包海鲜里面窝藏著一条鳊鱼,想了想,便著手做孔雀开屏。这道菜杜三钮从未做过,但她前世去厨房查看时帮大师傅尝过两次菜,也顺嘴问了几句。

  当时用的鱼据说是武昌鱼,对杜三钮来说无所谓,做了自家吃,能做出孔雀开屏的样子就成。

  鳊鱼杀洗干净,从腹部朝背部均匀地切条,但腹部的位置不能切断,随后抹上胡椒粉腌一刻钟。在这期间杜三钮切些葱姜摆在盘子底部,然后把腌好的鳊鱼摆成孔雀开屏的样子,再摆些红茱萸果和青黄瓜段用来装饰,最后撒点黄酒、盐水放锅里蒸。

  丁春花在堂屋里唠咳,卫若怀烧火,卫若愉便给三钮打下手,见鱼真像画本里的孔雀开屏,少年眼直了:“大哥,你上辈子做了多少好事啊?”见卫若怀不解,“你将来不做官,凭三钮姐这手艺也能养活你。”

  “我可没你这么没出息,还等著三钮养活。”卫若怀不屑地看他一眼。

  卫若愉举起拳头就要揍他。杜三钮看似不经意地说:“若愉,螃蟹清蒸还是红烧?”少年一听这话,顾不得他哥,“我喜欢吃清蒸。”

  杜三钮快速把六只螃蟹绑好放到锅里,又指了指大虾,“这个呢?”

  “油焖啦。”卫若愉见杜三钮做什么都先问问他,得意的冲卫若怀挑了挑眉,看见没,我三钮姐还是最疼我。

  卫若怀懒得搭理他。晌午饭后,到家就让卫老给京城写信,卫炳文接到信时正忙得脚不沾地,眼底一片乌青,见他儿子居然闲的想娶媳妇,别提多心塞。

  于是卫若怀接到的回信不是婚期,而是他父亲一本正经的数落他不思进取,又举例证明杜三钮多么能干,儿子不如媳妇等等。末了还不忘来一遍,大丈夫当先立业后成家。想娶妻?考上进士再说。

  “他没病吧?”卫若怀把信翻来覆去看好几遍,是他父亲的字没错,这口吻也像颠倒黑白时的卫大人,“家里出事了?”

  卫老耸耸肩,“我天天待在这小山村里,你问我,我问谁。”

  “那我该怎么和三钮说?”卫若怀头疼。

  卫老道:“实话实话。三钮那丫头可不傻。不然,你把信给三钮,叫她自个看。”

  “就我父亲这抽风一样的口气?”卫若怀连连摇头,“家丑不外扬,算了。给他留点面子。”

  作者有话要说:  到底出什么事了?

  第82章 糖耳朵

  卫老失笑道:“三钮还等著你娶她呢。”

  “您老又不帮我说和, 管这么多干嘛。”卫若怀收起信,想了想,还是选择去找杜三钮。其实他也不想, 可是差役来送信的时候杜三钮看见了。

  丁春花见他便问:“定在哪天?”

  卫若怀眼前一黑, 果然:“婶子,实不相瞒,父亲嫌我配不上三钮。”

  “别说笑了。”丁春花道:“我们还得给三钮置办嫁妆呢。”

  卫若怀叹气:“真的。”信纸总共有三张, 只给三钮看中间那张, “父亲说三钮会赚钱会酿酒会做饭,而我只会读书,不过考中举人就想著娶她,简直痴人做梦。不信叫她念给你听。”说完把信递给三钮。

  丁春花面色古怪, “确定不是你父亲故意找借口拖延?”

  “不可能!”卫若怀脱口而出,杜三钮侧目,“你怎么这么肯定?”

  卫大少不自在地揉揉鼻子, “他喜欢吃你做的饭啊。”顿了顿, “上次我和若愉回去, 他就要给我们两个厨子,叫钱娘子一家回京,我没理他。”

  “所以, 伯父不同意我们现在成亲?”杜三钮恍然大悟。丁春花跟著点点头, 卫若怀好不想承认,“不会的。可能是我又不知道……”

  “惹怒他?”杜三钮替他说:“你也蛮厉害的。”

  卫若怀摊摊手,有个时不时抽风又小气的爹, 他也很绝望:“婶子,您放心,我一定会尽快找出原因。”

  “不急。”杜三钮也不想这么早成亲,“别又弄巧成拙,等伯父气消了再说吧。”

  丁春花深以为然:“刚好我们也有时间给三钮准备嫁妆。”

  “对,你姨母还说再过来一趟,她也没来。”杜三钮一出口,卫若怀意识到不对,他每次写信回京,回信里总会夹一张他母亲的信,这次没有?

  确定真没有,卫若怀心中一慌,面上不显:“我写信问问叔父到底怎么回事。”

  杜三钮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余光瞥到她娘想说话,杜三钮拉一下丁春花的胳膊,等人走了才说:“京城估计出事了,卫大人怕他们担心才这样讲。”毕竟是儿子的人生大事,卫炳文若不同意一早就会反对,不会等到这时候。

  事实确实如此。

  四月份,皇帝生场大病,大概感觉到自个真老了,开始把太子一脉的官员提上来。在吏部侍郎位子上一待八年的卫炳文调任户部尚书。

  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官员俸禄等事务,皇帝把全国的钱袋子交给太子,其他皇子不敢明著跟皇帝对著干,敢给卫炳文穿小鞋。

  假如卫炳文把自个折进去,皇帝非但不会责怪坑他的人,还会觉得卫炳文的才能不过尔尔。可想而知,卫炳文在户部有多艰难。在给卫老的信中卫炳文向来报喜不报忧,以致于卫若怀至今还不知道他爹高升了。

  林瀚等人知道,在听到卫若怀自报家门时他们才会那么怂。没想到卫若怀确实不知,林瀚又觉得没有说的必要,就这么错过了。

  卫若怀说写信问问,其实是问他在京城的好友。

  等待的日子对卫若怀来说很漫长,何况家里有可能出事,有时就忍不住烦操。偏偏不能让他祖父知道,导致卫老误会他太沉不住气——只是晚点成亲,又不是婚事告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