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节(1 / 2)





  卫炳文道:“不知道哪个多嘴的,说我们家厨子特别会做好吃的,一头猪能做出十个八个不重样的菜,皇上昨天上午见到我就问,我脸上的肉是不是吃猪肉吃的。我说不是,是吃米面,他老人家不信。对了,果酒的事别告诉任何人,离明年桃花杏花开还有大半年呢。”

  “快别想著吃喝了,赶紧给父亲写信。”卫夫人催促。

  信件抵达杜家村时,村里老的少的都在属于杜家村的河段上采莲蓬。荷花早已凋谢,半数莲蓬已老。村里的女人采鲜嫩的莲蓬,杜三钮却只要老的。

  村民们自然知道三钮要老莲蓬有用,但是没听说她拿去卖,估计留著自己吃。早先又出桂花酒那事,村里人如今见三钮依然有点别扭,倒也没因这点小事缠上她刨根究底。

  “老的莲子怎么吃,煮粥吗?三钮姐。”卫若愉帮忙剥莲子,卫若怀盯著她。

  杜三钮亚历山大,“莲子粥。村里人都会做,只不过莲心苦,做的时候得先用温水泡一个时辰,太麻烦,大家都不喜欢弄。如果能挖几节藕就好了。”

  “村长说十月份再挖藕。”卫若怀道:“要不我叫邓乙带人去县里看看?”

  “耽误事吗?”三妮问。

  卫若怀道:“我不出去的时候他们就闲著。”说完,走到门口喊隔壁自家的小厮。

  有的人为了抢藕市,藕种下去的早,邓乙到县里没费多少工夫就拉几十斤藕回来,同时怀里还揣著一封京城里的信。

  卫若怀接了信冲邓乙一挥手,“藕送三钮家去。”就拆开信。一看内容,卫少爷乐了,笑眯眯的去找卫老教他怎么给京城回信。

  卫老好想逮著他揍一顿。却在给儿子的回信中写道:“晚了。收到你的信后我不敢置信,便令管家查探一番,对方已准备和杜三钮退亲。想我天天把若怀拘在身边,万万没想到他能干出这等缺德事,看我怎么修理那小子。”

  卫炳文收到父亲令人寄来的快件,京城已步入深秋,本来秋高气爽的时节,卫炳文的心情却是很沉重,比三伏天还要烦闷,“父亲也没说让若怀回来,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啊。”

  “还有一张,看完。”卫夫人说。

  第二张信上卫老又点名,卫若怀那小子拧巴,如果一味阻止他,估计会加重他的逆反心理,所以他老人家决定,没事时就带卫若怀去建康府,多见见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末了还给卫炳文出主意,等年后卫若怀回去,他们以若兮的名义请京城的大家闺秀们来家里坐坐。

  卫夫人不看好:“京城和若怀差不多大的小姑娘,就没有比杜三钮漂亮的,若怀能看上才有鬼。”

  “这个重颜的小混蛋。”卫炳文不禁扶额,顿了顿,又说:“如果不按父亲说的办,又不让若怀回来,那万一若怀执迷不悟怎么办?”

  “若怀才十一,我们就警告他,没考中进士前不能成亲,拖到他二十来岁,我就不信杜三钮等他这么久。”卫夫人道:“在老家那段时间,杜三钮和我们讲话不卑不亢,说明权势对那姑娘来讲没多大吸引力。她自个又能赚钱,若怀在她面前唯一优势也没有。你儿子估计到现在还是一厢情愿,搞不好三钮过几天又定亲了。他能阻止一个,不能阻止两个三个四个,让他折腾去。”

  “夫人说得对。”卫炳文道:“即便三钮被他的执迷不悟打动,杜发财两口子也不可能让三钮等他到二十出头。他若是真能把杜三钮折腾进卫家,我,我——”

  “你届时不同意也得同意。”卫夫人说了就心塞,“这叫什么事哟。都怪杜三钮那张脸惹的祸,一个农家女不长得灰头土脸,比京城高门嫡女还出挑,幸亏是在乡野,要是在京城……”

  “一准是个祸水红颜。”卫炳文接到,卫夫人呼吸一窒,半晌憋出一句,“我总有个不好的预感。”

  至于是什么,卫夫人一想就头疼,没说出来。和她夫妻多年的卫炳文瞧她那纠结的样子,多少猜出来点。

  话说回来,邓乙拉著藕回来时,三钮正在炖莲子汤。看见藕只留下六七斤,剩下的全让邓乙拉回去,还不忘嘱咐:“喊钱娘子来,我现在就用藕做菜。”

  黄豆已收进家,晚稻还没熟,杜家村的村民又能歇上几天。前些日子太累,丁春花和杜发财也想吃点好的,吃点改味的,就没阻止杜三钮折腾。

  杜三钮见此,决定做个醋溜藕片,炸藕合,和糯米藕。反正藕这东西吃不坏,还有“女不离藕”之说。前两个简单,独独糯米藕麻烦。

  洗净的藕接近藕节处切开,然后浸泡过糯米塞到藕眼里,用筷子压实,盖上之前切掉的那片藕,用竹签固定住,放入蔗糖,红枣和枸杞加水煮。

  糯米藕煮好,三钮又把蔗糖融化,加干桂花,然后把藕切片码盘,浇上蔗糖桂花水,一道又甜又糯的糯米藕完成,杜三钮喊卫家爷孙过来尝鲜。

  卫家老少非常喜欢,不喜甜食的杜发财也忍不住说:“糯米藕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费糖了。”

  “那过两天去我家吃,隔断时间再来你家,咱们这样替换著吃,不费糖。”卫老开口,卫若怀哥俩连连点头,

  杜发财笑了,“卫叔可真能想。不过,藕这东西过段时间就没了,我们想这样吃也吃不了几次。”

  “新鲜的藕没了,还有藕粉呢。”卫老也就这么一说。每次段守义过来都会给杜家拎一包盐、糖,杜家哪需要他变著法接济。

  卫家爷孙心情舒畅的回到家,卫老和卫若愉就冲卫若怀挤眉弄眼。第二日,邓乙拿著信去驿站,七天后,京城卫家大门被差役敲响。

  卫炳文看到信封上写著“父亲大人亲启”六个字,直觉告诉他,不要接,不能看,权当没收到。

  作者有话要说:  知子莫若父啊

  第53章 板栗烧鸡

  怎奈人都有好奇心, 即便卫炳文已有预感,还是忍不住拆开信。不出所料,开头两句客气话,下面全和吃食有关。单单青鱼和藕的做法就有十来种,偏偏这两样东西到菜市上就能买到。

  以往卫夫人看到儿子的信,除了觉得儿子蔫坏——故意拿美食诱惑他们,便是觉得儿子孝顺, 吃到好吃的立马写信送来。如今见纸上左一个杜三钮右一个杜三钮, 再看不出他那点小心思,卫夫人觉得她也可以辞去卫若怀的亲娘一职, “别给他回信,我们就装不知道。”随后,喊下人去买青鱼和藕, 晌午吃鱼丸汤和醋溜藕片。

  卫炳文不由自主地舔了舔嘴角, 道:“你儿子的心眼比我还多,十天没收到回信,信不信我们半个月后就会收到父亲的问候?”

  卫夫人一噎,登时觉得心口闷疼, “父亲也不管他,一点点就这么坏, 长大还了得。”

  “父亲巴不得家里出个蔫坏的。”卫炳文说:“若怀他, 他心眼多却没做过什么缺德事,父亲就算见他做事不周全,最多提醒他两句, 才不舍得重罚,把把他那点小聪明给罚没了。”

  “破坏杜三钮的亲事还不叫缺德?”卫夫人冷笑连连,“怎么才叫缺德?你说。”

  卫炳文无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呐。再说了,杜三钮长得好,脑袋聪明拎得清,除了家世太差,配若怀也没什么不好。我们家现在这样,又不需要若怀娶个高门嫡女锦上添花,真若能成——”

  “你以后得吃的走不动。”卫夫人没好气道:“别的我不管,只要杜三钮不同意,若怀不准用强。”

  随著皇子们一个个长大出宫建府,有真才实学的皇子越来越不安分,除了太子嫡系,朝中大臣就没人能躲得过他们的关心。

  卫炳文因为妹妹嫁给太子的嫡亲哥哥,被打上太子的烙印,没人来拉拢他,可是一想到每次大朝会都像打一场硬仗,说句话也会被同僚分析来分析去就头疼,“我知道,一定转告父亲看紧若怀。把这个食谱,连同杜三钮写的,还有之前若怀寄来的,整理好抄三份,一份送给皇上,一份送去太子东宫和妹妹那儿去。

  “改天请同僚和他们夫人来我们家赏菊吃蟹,明儿我就派人去乡下买菊花,届时务必准备十个碟子八个碗,让他们吃得扶著墙出去。但是,夫人,切记,千万不能告诉菜是谁琢磨出来的。”

  卫夫人道:“我晓得。万一真让若怀那个小坏蛋得手,再说出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