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5节(1 / 2)





  “等一下。我大概明白了你的意思。”罗松继续说,“你是想利用量子计算机进行穷举所有的逻辑笔画,比对两幅画之间的作画逻辑是么?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具有层析逻辑分析的基本条件:在可观测的尺度上拥有不同的画法,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至少你能看出它们在上色、层次、色彩上的任何差异。这种方法我们已经试过了,两幅画在层次结构上具有完全一样的特性。”

  罗松眼里带上了一点胜利者的笑意,然而紧跟着,他就笑不出来了。

  林水程礼貌地冲他点了点头:“感谢老师的提议,这也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在ai可识别的尺度上,两幅画因为具有完全一样的层次结构,所以也具有完全一样的作画逻辑,所以我将比对降低到了微观尺度,也就是——分子和原子尺度的比对。”

  余樊脸色发白,那一瞬间他摇摇晃晃地甚至有些坐不住,他几次想要站起来冲出这个礼堂,但是理智和最后的面子把他压在了座椅上,无法移动半分。

  林水程换了一张打印纸,投影屏上出现了黑白的扫描分子排列结构。

  “这是我所取样的圆珠笔尖大小的横截面取样分子扫描结构,这是对比图。”

  余樊听到这里,知道不能再让这场报告进行下去了,他站起来,再次打断了林水程的报告:“那你根本没有玩出什么花样来,你和我一样进行了分子层面的比对,只不过可能哪一方的仪器出了问题,导致了你和我之间不同的结果……”

  “不对,老师。”林水程说,“你说的不对。分子级的比对是不可能做出结果的,因为我反复做过了,这两幅画作的相似尺度就是纳米级别的,它们在纳米尺度上依然表现出雷同的特性。”

  大厅中瞬间寂然无声。

  林水程扫视台下人一眼,下边的人神态各异。

  他错过了余樊的报告,不清楚这种异常情况的来源来自哪里,他只是继续说:“大家可以比对一下,我将两张分子排列图进行了重叠,重合率在98%以上,并且其中没有标志性的分子结构,可以让我们区分出十五世纪的画作和新制造出的赝品。”

  一片沉默。

  所有人都清楚他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那么你的结果和余樊教授是相反的。”杨申插了一句话,点出了这一点。“刚刚余樊教授说,他在分子结构中发现了变形的小分子蛋白质结构,识别过后认为是油画颜料中加入的蛋彩(egg tempera)分解所导致的,而这个结构是另一幅画中所没有的。不知道你或者余樊教授是否可以解释一下?”

  余樊骑虎难下,一口咬定:“是这样不错,颜料成分检测时,的确是都发现了蛋彩成分,但是a中的蛋白质结构是完整稳定的新结构,另一幅画已经出现了分解现象。只有十五世纪的油画才会出现这种分解情况,我正是因此才判定b是真品。如果你所检测的和我不同,那么就是机器出了问题。”

  傅雪这时候也急眼了:“我们的器材不可能出现问题!”

  “是啊。”杨申在旁边慢悠悠补了一句,“从来都只听说过成像不清晰,扫描不完整的情况,就算器材出再大的问题,怎么可能无中生有呢?对于蛋彩小分子的结构,我存怀疑态度,如果可以,我希望看一看两边的分子级别扫描结果对比。”

  林水程说:“明白。事实上,蛋彩结构我也发现了,但是我这边的检测结果显示,两边的蛋彩结构依然雷同,并没有出现余樊教授所说的情况。”

  他迅速翻找了一下,抽出了几张后,用记号笔圈出图画中的分子结构:“就是这里了,两边的呈现高度相似性,并且都是近似分解状态的小分子蛋白,两幅画的蛋彩特性是一致的。”

  两边数据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一时间僵持不下。

  余樊冷汗已经浸透了全身。

  七处处长肖绝站起来:“这样,小林情况紧急,资料是打印下来的,我现在让人从七处把扫描原文件传过来,很快。余樊教授那边也请把源文件传一下,耽误大家一些时间,小林你也稍安勿躁。大家应该都没有意见吧?”

  林水程点了点头。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坐在肖绝后边角落里的杨之为。

  杨之为并未看向他,他依然在和杨申小声讨论着什么。

  林水程怔了一下。

  他从实验室出来时联系的是杨申教授帮忙请假延迟,他完全没想到这个时候,到场的还会有他的老师。

  傅雪立刻打电话安排——事情到了如今,已经不是他们群里的打赌或者针对林水程的问题,而是真真正正的被余樊反咬了一口器材问题!

  他们扬风科技是新兴的科技设备产业,刚刚在星城站稳脚跟,绝对不能在禾木雅和七处面前出现这种问题!

  八分钟后,七处的资料传了过来,电脑上呈现出来两次横截面扫描的对比结构。

  林水程手动放大,定格到两边的小分子蛋白结构上。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两边具有高度相似的小分子结构。

  另一边,傅雪也拿到了余樊进行扫描的原始数据——不知道是否巧合,余樊的幻灯片中并没有给出详细的对比图。

  现在扬风科技的扫描图也上传了出来,傅雪操作放大寻找了一下,两边比对,结果一目了然。

  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两幅画在分子级别依然是雷同的,林水程是正确的!

  余樊数据造假!

  “余老师是否需要解释一下?”杨申好整以暇地看着他。

  余樊面色惨白,嘴唇抖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连罗松、沈追这些人都沉默了。

  “不……不可能,你不可能证明出来。”余樊猛地抬眼看向林水程,声音有些颤抖,他颇有一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你不可能证明出来,就算你再做到原子级别的鉴别对比,那又有什么用呢!你根本没有原子尺度的真品信息!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我可以,余老师。”林水程微微颔首,“分子级别的比对之后,我接着做了原子级别的比对。诚然我没有真品在原子尺度的信息,但是我依然可以判断。这就要回到我一开始提到的,四笔画一个笑脸的问题。”

  林水程转身在黑板上的小脸上面,重新画了两个房子。

  “犯罪集团使用了原子堆砌进行完全的复制,就像找来了完全相同的积木,来堆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房子。”

  “在目前已知的尺度上,我们无法做出任何判断,无法找出任何可以被利用的细节。但是它们背后的人不是——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钥匙,这个钥匙不在真品上,而是在赝品身上。”

  林水程停顿了一下,而后说:“原子堆砌,普遍意义上认为,这是利用原子探针把目标原子像砌砖一样一块一块地堆起来的技术。但其实其中涉及多种复杂的催化反应,整个反应过程需要在黑箱中同时进行,所有的催化、合成反应,必须通过数字反应并控制。因为尺度精确到原子级别,这样的反应可以做到完全去误差,也就是完全转化为数字与反应方程式的过程。”

  “犯罪集团一定熟悉整个反应,并且通过计算机进行了严格精密的比对计算。对方拿到了积木,堆出了这个房子,然而他们搭建所使用的砖瓦越多,我们就越能判断,他们使用了怎样的粘合剂——也就是反应催化剂,他们搭建的顺序是怎样的。”

  林水程说:“目前已知的最常用的催化反应已经固定,这种固定是不可打破的,原子与原子间的粘合催化,就像人们普遍使用水泥砌砖头一样无法打破。一个积木房子,一个人习惯从地基开始搭建,另一个人习惯从左到右搭建,这就是差别。通过扫描出来的几种原子类型,我们可以逆推对方为了达成这样的堆砌效果,会如何去组合这样的反应,如何设计分布不同的原子——也就是,穷举。”

  这两个字说出来的时候,在场众人都微微一震。

  所有人都理解了他当初所说的“量子计算手段”是什么意思。

  通过穷举,找到仿制品应该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堆砌手法,再将之与两幅画进行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