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章(2 / 2)


  而与此同时,外头听到声响的小二跑了进来。门一开,路过的茶肆客人不经意往里头一瞥,立马认出了赵家三郎。茶肆里本就是三教九流汇合之地,一传十,十传百的,在赵平还陷在震惊不已的情绪中时,雅间外边人头攒动,若干道明亮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雅间里头的热闹。

  尽管齐大姑娘手脚迅速地躲到了屏风后面,可众人却早已认出了她。

  齐家的胖姑娘,樊城有谁不知。

  这下可好了,赵知府的儿子在茶肆里跟正经人家的姑娘做出了苟且之事,赵知府的颜面这回是不保了。

  .

  那一日过后,不到半天,整个樊城都知道茶肆里发生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闻讯最先赶过来的赵家人是主母郭氏,郭氏的手段雷厉风行,二话不说便决定了赵平的婚事。

  短短一盏茶的功夫,郭氏便让人抬回赵平,送回齐大姑娘,当天夜里就派人去了齐家商定了婚事,甚至省去若干礼节,很仓促地定下了成亲之日。

  赵平娶齐大姑娘那一日,虽不是个良辰吉日,但是秋高气爽,天气极好。

  崔锦在屋中作画,神态悠然自得。

  画毕,阿欣捧了糕点进来。

  自从家里有了金,珍嬷便时常去糕点铺子买来好吃的糕点。珍嬷自己尝了一回,很快就摸清了糕点的做法和用料。

  阿欣说道:“大姑娘,这是珍嬷做的,比糕点铺子里买的还要好吃,夫人赞不绝口呢。”

  说着,阿欣打量着崔锦的神色,见她毫无沮丧方稍微放心了一些。

  其实阿欣也不明白,那一天明明是大姑娘去见赵家三郎的,她在下面候着。后来好端端的,齐大姑娘就跑进来了,没多久大姑娘就出来了。

  之后大姑娘闭门不出。

  之前那些针对大姑娘的闲言蜚语也因赵家三郎与齐大姑娘的事情转了个风向,再也没有人说大姑娘半句不是,反而都说赵平才是那个薄情负心之人。

  崔锦尝了一口,笑道:“果真不错,珍嬷这手艺可以去开糕点铺子了。”

  此时,阿欣又道:“对了,大姑娘,那个唤作阿宇的少年还在外头候着。方才听说大姑娘在作画也不敢打扰,便一直在外头等着。”

  崔锦问:“在后门?”

  “是。”

  崔锦搁下糕点,说:“带他进来,莫要让阿娘看见了。若是……阿娘看见了,便说是来讨水喝的人。”不一会,崔锦整理了下衣裳,方离开了西厢房。

  阿宇在一棵枯树下站着。

  地上的落叶被打扫地干干净净的。

  崔锦过来后,阿宇便道:“大姑娘请放心,小二说崔夫子对他有识字之恩,那一日茶肆中的事情他什么都没有看到。”

  顿了下,阿宇又说:“那小二还说大姑娘您……值得更好的。”

  崔锦微微一笑。

  “嗯,你做得很好。”

  阿宇又担心地道:“若是齐大姑娘主动告诉了赵家三郎,那该如何是好?”

  崔锦说:“这个不必担心,她若想以后有好日子过,就绝不会告诉赵平。倘若说了,赵平定会认为是我与她一道算计他,若不说赵平只会以为他想算计我,不曾想到却搭上了一个意外。”

  心气如此高傲的赵平娶上一个自己厌恶的正妻,恐怕这一辈子他都会意难平吧。

  ☆、第十一章

  赵平成亲后,崔锦便再也没有见到他。听说赵知府知道赵平在茶肆做出那般有辱赵家颜面的事后,气得脸色发青,还对赵平用了家法。

  崔锦听到的时候,不以为意地一笑。

  如今的赵平与她不再相干,而她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接连几日,不大的樊城蓦然变得热闹起来。也不知是从哪儿走漏了消息,说是那燕阳城中将有贵人来樊城。赵知府战战兢兢地准备着迎接的事宜,街道上巡逻的衙役也逐渐增多,连乞儿也被赶走了不少。

  赵知府这般郑重其事,作恶宵小之辈也急遽减少。

  一时间,樊城是前所未有的安宁。

  赵知府越是这般,樊城百姓们便越是好奇。

  在樊城里活了这么多年,大人物也不是没有来过。之前燕阳城中还曾有过皇子微服呢,但赵知府也没有这般郑重其事。莫非这次来的贵人比皇子还要金贵?

  这天下间比皇子还要金贵的莫非是太子?

  茶余饭后众人猜得如火朝天。

  而此时崔家一派祥和。

  崔父扫雪煮酒,崔母在屋里头小睡,崔湛仍旧在东厢房里埋头啃书,崔锦亦是独自一人在西厢房里作画,阿欣与珍嬷坐在厢房外头的小板凳上,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

  阿欣时不时呵出一口暖气,搓着冰冻的双手,兴奋地喋喋不休地说着外头听到的趣事。

  她今日去外头买猪肉回来炖汤时,听到菜场里的人说起即将要来樊城的贵人。阿欣也很是好奇,她说:“阿嬷,比皇子还要金贵的是太子和皇帝么?除了这两位还有谁能比皇子还要金贵?”

  珍嬷说:“我不懂,你呀,别整天想些有的没的。再金贵也跟我们没干系。”说着珍嬷起身,往灶房走去,边走边呢喃:“猪骨汤也应该快炖好了。”

  阿欣撑着下巴,使劲地揉了揉脸。

  此时,背后忽然嘎吱一声,东厢房的门打开了。随之而出的是崔湛。崔湛负手看着院里结了霜花的枣树,说道:“竟然下雪了。”

  阿欣扑哧一声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