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2章极度的贫穷(1 / 2)





  我蹲着在发呆,狗娃看到锅里的水开了,便几步小跑,跑进屋里,不一会拿了几个土豆出来,也没洗,直接就丢进了锅里煮。

  我看到小土豆都已经发芽了,有一些已经是发青了。

  我们都知道,发芽的土豆是有毒素的,特别是发青的土豆,已经是不能吃的了。

  我对狗娃说:“这些土豆已经不能吃了。”

  狗娃看着我,似乎没明白我的意思。我连说带比地折腾很久,狗娃才对我说:“能吃。”

  看来,这便是他们一日三餐吃的东西了。

  王之丞从屋里走了出来,我问王之丞:“他们吃的,就是这些吗?这土豆已经发芽了,不能吃的了。”

  王之丞牵着我走到一旁,说:“这些食物,就是他们日常吃的东西了。这里地势荒凉,最自然灾害严重,国家扶持不起来,弄产业发展不起来,别说是吃肉,就算是吃大米,一个月也只有在赶集的那一天,大清早的就去集市上换一点点回来。”

  王之丞说着,牵着我的手有些紧,我知道,他心底有我未明的情绪。

  很快,我们便和狗娃还有老人告别,王之丞叮嘱狗娃,赶集的那天,一定要去集市,到时候会有一些东西送给他们。

  狗娃很是高兴,一阵欢呼之后,便跑去告诉奶奶了。

  “王之丞,你怎么会这里的语言?”我们一边继续往前走,我一边问。

  王之丞看了看村长,对我说:“最基础的是村长教我的,后来我回去以后,自己也学习了一些。不然和村民根本没办法交流。”

  村长走到我们身边,接过话说:“这里物质文化都匮乏,很多村民都不会说普通话,只有去学校上过学的,才会说一些。王之丞很有心,学习了我们的语言,就为了可以和村民更好地交流。”

  我看着王之丞的侧脸,心里对王之丞的崇拜之情又多了几分。

  走了好久好久,我们才终于又看到了一户人家。这里人们的居住环境都是散落式居住,往往要走很远的路,才会有一户人家。

  我们眼前的这一户人家,给我的感觉,比狗娃家还不堪。

  如果说狗娃家是“家徒四壁”,这户人家,连“壁”都没有,就是一个简单的茅草屋,村长带着我们走过去,推开那扇破旧的木门,屋里漆黑一片,好一会儿,我的眼睛才能适应屋里的光线。

  这茅草屋分成左右两边,一边养了两只猪,臭气熏天,一边便是人住的地方。床铺是一块破木板,架在几块砖头上,屋子中间也摆了几块砖头,上面架着个破锅,下面烧着枯枝烂叶,别说桌子,连个破板凳都没有看到。

  在茅草屋里生活做饭,这不是很不安全吗?屋子里被烟火熏得漆黑一片不说,那些烟很是呛鼻,我忍不住咳了几声,王之丞拍了拍我的后背,对我们说:“我们去门口吧。”

  屋子里面没有人,我们三人退了出来,这才看到在旁边的小坡上,有个男人在砍树枝。

  “阿达。”村长朝男人喊了一声,男人这才起身看过来。看见是村长和王之丞,阿达一脸的惊喜,把手里的东西一扔,便跑到我们面前来。

  我看不出来眼前的这个阿达有几岁,全身也是脏兮兮的,脸上,手上,衣服上,没有一个地方干净。裤子和衣服破了又补,看起来是缝缝补补三年又三年。

  阿达脸上挂着阳光的笑容,转身朝小坡上喊了几句,接着便在树丛中钻出来两个黑溜溜的小脑袋。

  这便是阿达的两个孩子。

  村长介绍说,大孩子10岁,小孩子7岁。

  两人都到了上学的年纪,却没能去上学。每天就跟着阿达到处转悠,捡些树枝枯叶回来,再去挖土豆挖野菜,回来填饱肚子,不用帮忙做家务的时候,他们也会在山上玩耍,或者是跑去隔壁家,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两个小男孩懵懂地看着我们。小的那个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我的衣服,叽叽喳喳地跟哥哥说着什么,哥哥眼神也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我想,他们是觉得我的衣服漂亮吧。

  一个下午,我们拜访了几户人家,有的人家里是土房,有的是窑洞,有的是茅屋,看来比较像样的,也就是村长家的那一带了。

  天上又开始下起了雪,我们决定往回走了。天色越来越黑,而我看到我们经过的人家,屋里黑漆漆的,有的只有点点火光。